新春“壓力測試” 縣城韌性幾何

今年春運期間(1月14日至2月22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90.25億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長7.1%,創歷史新紀錄。縣域是這場全球最大規模人口遷徙的主要流向,承載了春節前後的“尖峰”人潮。

縣城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新春這一場極限“壓力測試”,凸顯出韌性城市建設“下沉”縣城、在深度和廣度上“掘進”的迫切性。

近日召開的全省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工作推進會強調,以人、產、城互促共進爲基本路徑,推動產業生態、城市形態、公共服務水平更好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更好滿足各類人才特別是年輕人才需求。

無疑,這也是縣城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縣城“治堵”的啓示

縣級市明光有四個高速公路出入口。

“春節期間四個高速公路入口總流量11.04萬輛,出口總流量10.21萬輛,主要以過境車輛爲主,相較往年車流量明顯增加,但並沒有出現大面積、長時間車輛擁堵現象。”明光市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邱玉濤說。

儘管車流量明顯增加,但沒出現大面積擁堵,原因何在?

原來,春節前,明光市境內G36寧洛高速公路四車道改八車道和司巷高速互聯互通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一定程度緩解了車輛擁堵,春節返鄉人員的出行環境更加安全舒適。

但是,“治堵”不能光靠建更多的新路、拓寬更多的老路。

“儘管提前作好了相關準備,但車流量還是超過預期,使得交通壓力劇增。我們積極與公安交警密切合作,增派執法人員對擁堵路段進行疏導和現場管控,同時在G104、G345、G319等國省幹線重點路段設立聯合執法站,對重點營運車輛進行檢查,防範超限、超載等行爲發生。”明光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江仕鑾告訴記者。

像明光市這樣的縣級城市,在保障交通順暢方面還存在一些難點和痛點,比如人流量大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較爲落後,交通安全風險增多,G104正在改擴建,道路通行能力受限,易發生擁堵等。

“對於這些堵點、難點,我們積極開展國省道與農村道路交口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增派警力疏導交通,確保道路安全通暢。”明光市交管大隊教導員蔣克尚說。

明光市在交通治堵方面的努力,最突出的啓示就在於,韌性城市建設不是某一個環節的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需要將韌性思維、風險意識貫穿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各個環節,合理規劃韌性城市建設。

當下,安徽省正在實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明確提出以人爲核心,以城市羣、都市圈爲依託,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爲抓手,以增強城市發展活力和競爭力爲主線,加快建設宜居、韌性、智慧的現代化城市。

在這一行動牽引下,安徽省的縣城整體性行動起來了。

懷寧縣創新城市更新建設模式,打通安置房和商品房轉換通道,鼓勵羣衆貨幣化購置新建商品住房547套,整體安置時間縮短6個月。同時,在城市核心地段規劃建設棚戶區改造安置小區,中心城區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應量佔同期住宅用地供應量70%以上,保障安置房小區更加舒適宜居。

壽縣正加快建設新城,保護提升古城,推進產城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當前,‘奔縣遊’火熱,我們堅持高標準推進城區改造,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城市承載力,化‘流量’爲‘留量’,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壽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陳青山說。

人到位、事做細

“我記得之前這條路上的攤販挺多的,現在都去哪兒了?”

“估計是都去體育場周邊了吧。我前兩天路過那邊,看到那邊攤位挺多的呢。”

日前,在明光市嘉山大道附近居住的羅女士散步時與家人聊起了流動攤位,他們表示流動攤位規範起來後,路面乾淨多了,市容市貌提升了不少。

對流動攤販的包容性管理,一直以來都是城市治理難題。做好這件事,要靠人到位、事做細。

明光市城管執法人員採取靈活機動的巡查方式,在高峰時段和重點區域加大巡查力度,積極與商販溝通,引導商販到指定的臨時市場或攤點經營,既保障商販權益,又維護正常秩序。

“不僅如此,我們還針對垃圾量增加的問題,及時調整清運時間,增加清運頻次,採取‘機械+人工’模式,組織900餘名環衛工人對城區301條主次幹道、輔道彩板開展常態化、精細化道路清掃保潔,擦亮城市顏值。”明光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王秀錦介紹。

城市基層社區治理同樣是一道難題。縣城的基礎條件更薄弱,社區治理難度更大。這兩年,懷寧縣積極探索管理城市“最小單元”的有效辦法,在實施34個老舊小區、8個棚戶區改造的同時,大力推進專業化物業管理全覆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持續推進背街小巷專項整治,有序實施城市更新,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懷寧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智能化漸入佳境

“叮鈴鈴,叮鈴鈴……”日前,在懷寧縣城鄉供水集團服務中心,電話鈴聲驟然響起。電話那頭焦急地說,皖河路附近路面冒水,希望儘快安排工作人員前來解決。

懷寧縣城鄉供水集團管網中心副主任張江勝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到調度中心,打開供水管網系統,定位到皖河路附近。不過幾分鐘,此處供水管網的埋藏深度、管道材質、管徑大小等信息一目瞭然。根據這些信息,現場施工人員隨即鎖定漏水點位,進行相關處置。

“多虧給供水系統安裝上‘智慧大腦’,從接到電話到搶修結束只花了兩個小時。這要擱以前,最少大半天時間。”張江勝說。

供水、排水、橋樑等重要基礎設施,事關城市正常有序運行和羣衆生產生活,被形象地稱爲“城市生命線”。懷寧縣結合城市更新,積極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通過數字化手段對城市生命線進行監測和研判,提升城市安全風險辨識、防範、化解水平,提高城市韌性。

“我們把大數據、雲計算、傳感設備等創新技術運用到地下管網的監測管控中,爲監測裝上‘探照燈’‘千里眼’‘順風耳’,完善應急‘一張圖’‘一張網’,不斷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防範能力和響應效率。”懷寧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張孝珍說。

自2021年7月起,安徽省啓動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一期工程建設,系統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評估,構建覆蓋14.4萬公里城市地下管網等設施的工程數據庫“底座”,建成以省智慧監管平臺、16個地級市智慧監測中心聯動的“1+16”監測運行體系,全力守護城市安全。

明光市運用技術手段,搭建了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平臺,實時監測燃氣、供水、橋樑等相關數據。在監測平臺的助力下,2024年,明光市有效避免燃氣泄漏隱患1起、沼氣聚集隱患18起、供水管網泄漏隱患1起,預警處置完成率100%。

充分依靠科技賦能,是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的一條可行可靠路徑。

“接下來,我們將加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特別是針對縣城的發展實際,加快瓶裝液化氣監管平臺推廣使用,推動管道燃氣報警器安裝及聯網改造,實現對工商業用戶、特殊羣體居民戶泄漏聯網監測全覆蓋,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安全感。”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 張彩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