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鹿角溪人工溼地」藏綠色隧道、夢幻生態池 臺灣欒樹正轉黃

▲新北市樹林區「鹿角溪人工溼地」。(圖/記者彭懷玉攝)

記者彭懷玉/新北報導

新北市大漢溪一共規劃8個人工溼地,樹林區的「鹿角溪人工溼地」位於大漢溪及其支流鹿角溪匯合處,因形狀像鹿角而名之。在告別夏天的荷花後,又名四色樹的臺灣欒樹準備大放異彩,循着綠色隧道穿梭其中,可見一池池水塘倒映樹影,形成一方幽靜的綠意秘境。

▲▼循着綠色隧道穿梭其中,可見一池池水塘倒映樹影,形成一方幽靜的綠意秘境。(圖/記者彭懷玉攝)

鹿角溪溼地前身爲垃圾掩埋場,在新北巿高灘處整建後,闢建爲16公頃的人工溼地,利用水生植物及自然淨化工法,透過沉澱、過濾與生物吸收等作用,對大漢溪水質進行淨化。

▲▼循着綠色隧道穿梭其中,宛如進入大自然寶庫;用水生植物及自然淨化工法,透過沉澱、過濾與生物吸收等作用,對大漢溪水質進行淨化。(圖/記者彭懷玉攝)

駐地誌工王素香表示,鹿角溪溼地共有5個池子,目前水質已淨化7成,另外,溼地內的水生植物區、草澤區及林澤區等,吸引了豐富的鳥類、昆蟲及兩棲爬蟲類,王素香說,平時有小白鷺停駐,大約再過一個月候鳥過境,幸運的話,大白鷺和黃小鷺都有機會親見。

▲駐地誌工王素香沿途介紹構樹,以及月桃樹、血桐等植物。(圖/記者彭懷玉攝)

▲▼長在溪牀、銀白色的甜根子草;開卡蘆也爲禾本科植物。(圖/記者彭懷玉攝)

鹿角溪人工溼地生態豐富,王素香對各種植物如數家珍。她沿途介紹,有毒的姑婆芋、葉片呈現V字型的千年芋;葉子可以包飯菜的月桃樹;汁液像血的血桐;還有可以拿來做衣服、燈籠等超多用途的構樹,甚至教大家分辨長在溪牀、銀白色的甜根子草、裡面空心的蘆葦,以及開卡蘆、芒草等禾本科植物的不同。

▲此際荷花已被太陽曬得焦黑,僅剩下一兩株仍盛開。(圖/記者彭懷玉攝)

沿着綠色隧道繼續前行,此際荷花已被太陽曬得焦黑,僅剩下一兩株仍盛開,接着輪到臺灣欒樹綻放出金黃色花朵。有「四色樹」、「燈籠樹」稱號的臺灣欒樹全臺各地皆有種植,春天呈現鮮紅色新芽,入夏全株漸漸轉綠,至初秋的當下,盛開金黃色花朵,高掛滿樹的淡紅色果實,冬季則轉爲紅褐色蒴果,伴隨凋謝的枝葉而落下,完成充滿詩意的四季循環。而到了明年春天,則屬於苦苓的季節,爲溼地增添色彩。

▲▼秋季輪到臺灣欒樹綻放出金黃色花朵。(圖/記者彭懷玉攝)

鹿角溪人工溼地可開車至鹿角溪人工溼地停車場,沿步道往北步行前往鹿角溪人工溼地,步行約10分鐘。或搭乘火車至樹林火車站,轉880、藍38公車至大同國小後,步行約15分鐘至鹿角溪人工溼地。

▲「鹿角溪人工溼地」解說牌。(圖/記者彭懷玉攝)

新北市政府響應淨零排放,攜手中央與社區,推出三條結合在地特色的低碳綠色旅遊行程,其中「藝境新北‧三峽時光慢旅」帶旅客漫步鹿角溪溼地、欣賞新北市美術館蘆葦意象建築,最後走進三峽老街,感受人文與自然交融。三條路線均依國際標準ISO 14067標準盤查碳足跡,並以VCS認證碳權抵換不可避免的排放,民衆可至環境部「淨零綠生活資訊平臺」或合作旅行社查詢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