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畔,屯溪老街
(來源:勞動午報)
轉自:勞動午報
到安徽黃山旅遊,黃山市中心的屯溪老街和黎陽老街不能不去。
屯溪,北倚黃山,南臨新安江,山靈水秀,人文薈萃。新安江秀美風光尤以率水、橫江交匯處爲最,此處水面平緩,視野開闊。徽商的萌芽與鼎盛催生了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北面依山,南面傍水,全長千餘米,包括一條直街、三條橫街和衆多小巷。歷經六百餘年興衰,老街遺存古代建築二百餘處,建築古樸典雅,特色鮮明。由正街、后街、河街構成的街巷肌理,凸顯徽州地域商埠特點,保留着中國古代街衢的典型形態。
因屯溪老街坐落在橫江、率水、佔川河匯流成新安江的起始之處,水系發達,所以又被稱爲流動的“清明上河圖”,是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築風格的古代街市,與北京國子監街、蘇州平江路一同被評爲“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走過老街,走進一個個徽派傳統民居開成的店鋪,才吃黃山燒餅,又品祁門紅茶、金絲貢菊茶,徽州筆墨紙硯和木雕、工藝品也是這裡的文化特色和品牌。
梅菜扣肉味的黃山燒餅是黃山的特色美食,也是老街的主打旅遊伴手禮,買賣雙熱,幾乎可以用一條老街,半城燒餅來形容它的火爆。黃山各區縣公路邊上可以看到滿山坡的茶葉,也成爲黃山的一景。此時,它們被送到老街,已經在大鐵鍋裡殺青、炒熟,讓遊客品嚐或購買。那盤毛豆腐、臭鱖魚、屯溪醉蟹的味道,早已經被口舌吸收,被心肺體會。
屯溪河街位於新安江畔,緊鄰屯溪老街臨河而建,與老街平行,間有魚埠頭、陽湖渡和鹽埠頭三個水埠,方便水運。清光緒年間,米市、商行、匠鋪、客棧、運輸行等商鋪密集於此。現今,河街還地臨水的地方修出步道,被打造成觀光新安江和休閒、鍛鍊的理想之地。
再說黎陽老街,它是黎陽鎮的舊時街市,與屯溪老街隔橫江相望。鎮海橋是它們之間的通道,橫跨其間。黎陽老街分上黎陽和下黎陽,全長千餘米。現大部分舊宅不復存在,但依然留下了具有徽州傳統風格的徽派民居數座及民國石庫門風格的老宅,現存的石家大院、徽州鄉賢館都是傳統老建築的代表。
唐宋時,黎陽率水碼頭上下就已經形成街市,明弘治時期始有屯溪街的記載。明嘉靖十五年(1536)位於橫江口的鎮海橋建成,黎陽街與屯溪街才相連接,商業中心才從黎陽逐漸轉到了屯溪。當地有民諺“無船三百隻”之說形成,意思是說即使在船少的時候也有幾百只。老屯溪人代代相傳的俗語“明清之屯溪,唐宋之黎陽”,它隱隱地告訴了我們黎陽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回首屯溪老街,是徽州這座千年古城的縮影,越老,越有時光的味道,越有生活的氣息。
□湯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