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國安

(圖/本報系資料照)

身爲戰後嬰兒潮的一代,始終感恩活到領敬老卡的年紀,未遭受戰爭荼毒,也希望後代子孫都能如此,萬世太平。但進入2025年以來,此希望如鏡花水月,被現實無情戳破。內,首先有大罷免,政治人物擱下正經工作,使出十八般武藝,就爲搞掉不順眼、不合作的對手。其次展開身分大清洗,凡是跟中國大陸有絲縷牽連的,都要監控追蹤審查。繼而限縮兩岸交流,箝制文化、藝術、宗教等領域往來,接着是禁止大陸在臺大學生就讀某些科系……。

其中最刺激人心的莫如陸配「亞亞」被限期離境的事件。固然也有從法理人情上提醒處置不可如此粗暴急躁,但在一衆網紅排山倒海的壓力下,理性的聲音也自噤不語。事件會過去,但心理陰影會留存,不安疑慮蔓延:將來「十七條」的清單還會增加幾條?綠色恐怖大網罩下,人人逃不掉,這恐怕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的問題。

外,則是美國總統川普上任2個月,幾乎每天都在打迷蹤拳,不止國際政治專家分析預測失靈,連美國人自己都被打昏了,手足無措。跟臺灣有關的,包括不支持臺獨的立場模糊化,或是美其名投資但實則爲綁架臺積電,縱容甚至鼓動兩岸對抗。以萬能的關稅武器,逼迫臺灣擴大軍購,政府官員竟也如奉聖旨,揮舞美國皇帝御賜的尚方寶劍,用人民的血汗錢去進貢諂媚。

蝴蝶舞動翅膀,都會引發不可收拾的混沌效應,何況現今內外情勢交迫,讓人不寒而慄。試問:「戰爭」是我們這塊美麗土地的終結嗎?我們可以說不要衝突,不要戰爭嗎?我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嗎?我們可以不要被綁在有着惡劣企圖的老大哥戰車輪下嗎?那些曾經說過「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的政治人物,難道沒有發現,社會上現正醞釀一種比較悲觀卻無力的氛圍:擔憂從前被視爲寶貝的言論自由,很快就會稀有難得。害怕大家說的每一句話,將會被當做顯微鏡下的細菌檢視,甚至在大數據科技助力之下,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被監視審覈,伴隨而來—身不能定,心不能安。

一個人民處於恐懼的社會;一個人民對前途無法掌控的社會,如何奢言幸福?如何團結壯大?回到前面所說,一代代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社會國家努力奉獻過,也感恩惜福,願努力的成果延續下去,把福報延續下去。

「心安則衆生安」,生活在臺灣的我們,所求不多,一點心安而已!

(作者爲《人間福報》前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