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教室/人生沒有跳過鍵!透過一連串的感官爆發 放大「尷尬瞬間」

老師示意圖。圖/AI生成

每個人心裡都有那樣的畫面:想刪掉,卻刪不掉。像上臺報告突然忘詞、打招呼被當成空氣,或像我那次,在講課時破了音。那聲音高得像氣球被戳破,全班愣住三秒,接着笑聲漫開。那一瞬間,我的臉熱得像剛出爐的地瓜,只想快轉人生。可惜人生沒有「跳過」鍵,我只好笑着說:「好,各位同學,這就是—臨場反應示範。」笑聲更大了,氣氛卻意外地輕鬆。那一刻我想,也許不完美也挺可愛的。

這種經驗,其實最適合放進作文裡。像〈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從陌生到熟悉〉、〈那一刻,真美〉,可以將尷尬的故事套用:那個慌張又真實的剎那,什麼感覺?怎麼解決?有何成長?作文不必只能寫成功,日常小事都能看見大世界。那要怎麼寫出「尷尬的畫面」?關鍵在於感官。

尷尬不是一句「我好丟臉」,而是全身都在反應。視覺上,可以寫「看到」與「被看到」的瞬間:「光線太亮,我低着頭,感覺全班的眼神都黏在我臉上,我看着那杯紅茶慢動作地倒下,整個世界都靜止了。」聽覺上,可以寫空氣的聲音:「全班安靜到能聽見粉筆滾下桌的聲音,笑聲炸開的瞬間,我的心也『咚』了一下。」

嗅覺與味覺,能讓尷尬更具體:「飲料灑開的甜味,在空氣裡黏得發膩,我吞了口口水,卻感覺喉嚨卡着一顆石頭。」觸覺則是最誠實的證據:「我感覺臉在發燙,手心全是汗,腳尖貼着地板,好像能鑽進去。」許還可以加上腦中的小劇場:「這下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假裝鎮定,應該沒人發現吧?」這些內心的獨白,就是最能呈現故事有血有肉的細節。

這些細節,不是爲了讓人取笑,而是讓人「一起經歷」,當寫下那個被放大的瞬間,讀者就會進場,不只是看故事,而是一起臉紅、一起想笑。因爲真正的尷尬,不只是情緒,而是一連串感官的爆發—那一刻的被注視、那一下的寂靜、那股熱、那陣笑。

當故事能讓人聽見空氣、看見表情、甚至聞到那杯紅茶的味道,它就不只是糗事,而是一段能有共鳴的生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