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腫瘤患者染肺炎鏈球菌風險高50倍 疾管署擴大公費疫苗接種對象

疾管署今年3月10日公佈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納入19到64歲六大風險族羣,醫師呼籲儘快接種疫苗。(王家瑜攝)

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不僅會影響性命,也會對身體各器官帶來長期負面影響,有3成患者會在10年內死亡。疾管署今年3月10日公佈擴大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對象,納入19到64歲六大風險族羣,其中包括1年內曾接受治療的血液腫瘤患者,醫師指出,這羣人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是一般人的50倍,呼籲儘快接種疫苗。

臺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任呂俊毅指出,肺炎鏈球菌平時就存在呼吸道中,當身體出狀況、免疫失去平衡,例如感染流感,就可能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我國流感重症死亡個案中,有很多是合併細菌感染,其中35%都是肺炎鏈球菌。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臺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表示,肺炎鏈球菌全年都會流行,但通常流感疫情高時,肺炎鏈球菌個案也會較多。多數患者肺部X光影像要2到4個月纔會恢復正常,相關症狀可維持6到18個月。

呂俊毅說明,侵襲性疾病的定義是,原本不應該有細菌的地方出現細菌,本來只存在於上呼吸道、鼻竇、耳朵、支氣管,而侵襲到血液、骨頭、腦膜、肺部。研究顯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後,會導致嚴重後遺症,感染後10年內死亡風險高達3成。

肺炎鏈球菌高風險族羣包括幼兒、長者,而慢性病患免疫力較差,也是肺炎高風險族羣,例如糖尿病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風險較一般人增加4倍、心臟衰竭5倍、慢性肝病7倍、慢性肺病10倍、慢性腎臟病更高達21倍。正在接受治療的血液腫瘤患者,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0倍。

過去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僅針對嬰幼兒和年長者,今年3月起,疾管署將接種對象擴充到19到64歲高風險族羣,包括脾臟功能缺損、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腦脊髓液滲漏、一年內接受免疫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器官移植者。醫師呼籲儘速接種疫苗,免疫保護更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