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臺灣! 越南貧童長大了也成認養人 吳氏順天:教育可以改變人生
吳氏順天看到潘氏瓊簪就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艱難,她分享自己如何翻轉人生。記者吳淑君/攝影
越南9月底博羅依颱風剛掃過,越南中部路上積水未退,認養人吳氏順天資助越南女童潘氏瓊簪3年,兩人首次見面。吳氏順天說,看到潘氏瓊簪就想起她小時候的艱難,很感謝臺灣認養人資助她14年,直到她從順化法律大學畢業,現在她有能力也要助人,並以自身經歷告訴孩子教育可以改變人生。
博羅依颱風登陸越南,造成50多人死亡,20多萬間房屋受損或被洪水淹沒。潘氏瓊簪家雖然墊高半個人高,颱風一來,四周成汪洋,她家門口放着救生衣和魚網,颱風天撈魚加菜苦中作樂。
越南中部發展落後,許多貧苦人家。潘氏瓊簪的母親說,3年前丈夫猝死,她靠着打零工帶大3個孩子,長女現在19歲,二女兒潘氏瓊簪12歲,兒子3歲,以前會做斗笠,但後來視力變差,身體不好沒辦法做,打工機會也少了,目前全家靠折金銀紙錢謀生,母女每天可以折7到8袋,每袋工資是7000越南盾,每天收入僅5萬越南盾(約臺幣60元)。
每到開學壓力很大,學費不夠常要去借錢,想起這3年遭遇,潘母悲從中來,頻頻拭淚,她最大願望是孩子能正常上學。
潘氏瓊簪說,她很想念爸爸,爸爸猝死讓她立志長大想當醫生。吳氏順天看到潘氏瓊簪就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艱難,她分享自己如何翻轉人生,潘氏瓊簪聽得眼睛發亮。
吳氏順天的父母在她很小就離異,吳氏順天說,母親爲養活3個孩子,從早忙到晚,賣魚、賣糖水,能賺錢的工作都做,很辛苦,有時家裡甚至會斷炊,那種窘迫與無助,深深烙在她的記憶裡。國小二年級時至善基金會提供助學金幫助,還發給她很多書籍和衣服,減輕媽媽不少負擔,她用功讀書以優異成績回報。
臺灣認養人資助她14年,直到2017年她從順化法律大學畢業,至善送給她的物資,印象最深刻的是桌子、椅子,她還保留着,回家還會坐一坐,回味讀書時的點點滴滴,成長求學路上,很感謝有認養爸媽和至善基金會陪伴。
30歲的吳氏順天如今是大飯店人事主管,哥哥姊姊做生意,經濟大爲改善,吳氏順天說,當初受助就想等自己經濟變好也要成爲至善的認養人,幫助和她一樣的貧童。3年前透過越南兒童基金會協助認養孩童,從4人增爲6人,以後會再增加,她告訴孩子,她過去經歷那麼多困難還是能實現夢想,只要要好好學習,教育可以改變人生。
至善基金會表示,他們每年在越南認養4000多名貧困孩子,助學金國中、國小一年150萬越盾,高中200萬越盾,大學360萬越盾,分二學期發放,考上大學、高中,成績優異,還另有獎金,頒給助學金這天還會給孩子一袋書書籍,小朋友很期待。
越南助學金計劃推了30年,早年資助的貧童長大了,有人當領導,有人當企業老闆,又回頭支持助學計劃,愛的循環一棒接一棒。
潘氏瓊簪家雖然墊高半個人高,颱風一來,四周成汪洋,她家門口放着救生衣和魚網,颱風天撈魚加菜苦中作樂。記者吳淑君/攝影
潘母說,每到開學壓力很大,學費不夠常要去借錢,想起這3年遭遇,不禁悲從中來,頻頻拭淚。記者吳淑君/攝影
吳氏順天資助越南女童潘氏瓊簪3年,兩人首次見面打勾勾約定要好好學習,靠教育翻轉人生。記者吳淑君/攝影
潘母以前會做斗笠,但後來視力變差,身體不好沒辦法做,打工機會也少了,目前全家靠折金銀紙錢謀生,每天收入僅5萬越南盾。記者吳淑君/攝影
潘氏瓊簪書桌貼滿獎狀,認養人吳氏順天指導她做功課。記者吳淑君/攝影
吳氏順天(左二)看到潘氏瓊簪(左三)就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艱難,她很感謝臺灣認養人資助她14年,直到她大學畢業,現在她有能力也要助人。記者吳淑君/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