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衆項目成都世運會“破圈”
成都世運會,讓小衆項目的故事有了新的情節。一個個小衆項目在成都的夏日留下的不僅是比分與獎牌,更是人們對新運動的熱愛、對多元文化的接納,以及一個關於“小衆走向大衆”的生動註腳。世運會成爲小衆運動破圈的窗口,讓這些“沒聽過”的項目變成“想嘗試”的選擇,在大衆之中煥發生機。
從沒聽說過的項目現場見了一回
“德國隊傳球太精準了!”在世運會浮士德球賽場,13歲成都男孩李子軒目不轉睛,不停地和同學討論戰術。他一家子都是“體育迷”,因好奇一定要到現場來看這項比賽。
在天府公園的浮士德球比賽現場,成都浮士德球隊隊員金冬介紹着這項聽起來就讓人好奇的運動,“浮士德球又叫拳球或草地排球,名稱源自德國作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這個項目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地區較爲流行。現在我們所在的場地,就是中國大陸第一塊標準的浮士德球賽場。”據瞭解,在成都世運會執委會和國際浮士德球聯合會的支持下,成都一些中小學校積極開展浮士德球運動,成立球隊並開展比賽,一些骨幹還承擔了本次世運會浮士德球比賽相關工作。
荷球運動於19世紀末誕生於荷蘭,以男女同場競技、零身體對抗、極致團隊協作的特質風靡全球。“通過世運會第一次知道荷球運動,在家門口現場看荷球感覺真的很不一樣。”來到混合團體小組賽現場爲中國隊加油的成都市民李淼說。
荷球競賽技術運行專員張梓銳是一名幼兒園體育老師,“荷球是一項相對安全、平等且充滿協作精神的運動,最大特點是男女同場競技、同性攻防對抗。”同隊的男女互相配合,而與對手的攻防只能同性間進行,既有協同也有競技,對於消除性別隔閡,培養換位思考和團隊協作的能力都有幫助。“未來希望設計一些荷球的遊戲,讓更多小朋友接觸到這項運動。”張梓銳說。
已經結束全部比賽的沙灘手球在世運會成了人氣項目。中國沙灘手球隊教練朱聞欣說,沙灘手球既強調團隊合作,又能針對每個人的特點設計角色和戰術,非常適合小朋友集體開展。國家體育總局手曲棒壘中心國管部副部長姚峰介紹,沙灘手球不但具有健康、休閒和時尚的特點,且兼顧手球的快速和靈活,容易上手,能讓運動與大海和沙灘等融爲一體,兼具娛樂性和休閒性,更容易得到大衆的認可。
讓小衆項目看到走向大衆的希望
作爲非奧項目,關注度不及游泳、屬於“冷門項目”的蹼泳,因爲世運會上中國隊的出色表現被人們所知曉。中國蹼泳女隊隊員許藝川坦言,作爲專業運動員,她能做的就是用成績讓更多人看到蹼泳的魅力。這次世運會,她和隊友拿到了兩塊女子接力金牌,更打破了4×50米接力紀錄。現場衆多的觀衆歡呼吶喊,讓她看到了蹼泳從“小衆”走向大衆的希望。
許藝川認爲,一個項目想要普及和推廣,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比如相關產業和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蹼泳的專業裝備其實在市場上賣得不是很多,而且也比較貴。我們需要呼吸管、腳蹼,腳蹼的造價較高,我們現在用的大概8000元到1萬元一副。”
中國潛水隊領隊蘇科表示,近年來自由潛水在國內非常流行,民間發展態勢火爆,培養了一大批愛好者,希望藉助世運會平臺,讓更多羣衆看到潛水、愛上潛水,給潛水項目打下更好的羣衆基礎。
小衆項目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發芽
被確定爲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後,壁球迎來更多機遇與挑戰,成都世運會爲壁球的發展提供了世界平臺。中國壁球隊13歲的初中生殷子媛作爲中國體育代表團年齡最小的選手,成爲關注的焦點,讓大衆看到了中國壁球的蓬勃活力。
殷子媛只是中國壁球發展的縮影,以速度與智慧相結合的壁球,需要運動員很快做出反應,是一項充滿智慧的運動,因此深受青少年喜愛。“目前我們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比賽,在選手數量上有很大的提升。”中國壁球隊領隊周捷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廣壁球運動,以奧運會爲契機,託舉更多青少年走上更大的平臺,“接下來,我們還會讓國家隊走進更多的校園和社區,讓更多人感受壁球運動的魅力。”
在世運會柔術比賽現場,記者遇到了帶着孩子前來觀賽的成都市民劉曉曉。“以前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看得比較多,柔術比賽是第一次看,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鍛鍊身體的方式,還有一定的自衛作用,以後有機會可以讓孩子試試。”站在她旁邊揮動着國旗的孩子興奮地表態:“剛剛中國隊奪冠了!太厲害了!太酷了!我想去學!” (轉自8月14日《中國體育報》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