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宅時代全面來臨!關於小宅的四堂課你要知道
好房網雜誌 2025 MAR.No.131
房價高漲時代,爲了求得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多數人只能往小坪數物件着手,比起三房或是透天厝,小宅儼然成爲市場上的主流,
不論是手上資金有限、家庭人口結構需求或是爲了將來轉手順利,關於小宅的這堂課你一定要知道!
在薪資永遠跟不上房價漲幅的年代,年輕人要買房,自然只能選擇總價相對低的小坪數住宅。剛剛結婚的Sam跟Rose,本來以爲自己這輩子與買房無緣,卻偶然得知政府推出的新青安貸款,不僅貸款成數八成、寬限期五年,還可以將貸款年限拉長到四十年,自己月收入換算能夠貸款的房屋總價瞬間提升,還不用擔心買房後前幾年的經濟負擔過大。
他們兩人計算機一按,發現總價二五○○萬元是能夠負擔的上限,住在臺北市的他們,信義區、大安區這些蛋黃區域不用想,若捨棄停車位,仔細尋找,仍然能找到單價一○○萬元左右的新房子,於是他們開始邁上尋找權狀二十五坪以內的小宅之路,至於未來生小孩後居住空間會否不足?那也只能以後再說了。
Sam跟Rose就是小宅主人最佳寫照,既然現實如此,那麼搞清楚小宅時代的成因與眉角,是你我不可不學的一堂課!
Q1.臺灣迎來小宅時代,背後成因是什麼?
A:因應高房價,開發商爲了迎合購屋族口袋深淺及負擔能力,加上社會型態及人口結構轉變,小宅已經成爲房地產市場主流。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國住宅平均買賣面積坪數爲三十一.八一坪,十五坪以下比例達十五.二八%,共五六六五筆;比例最高是二十五至三十五坪爲二十七.六三%,共一○二四四筆;排名第二是十五到二十五坪的二十五.六四%,共九五○九筆。
同樣的調查,回到十年前,也就是一○三年Q3的數據,全國住宅平均買賣面積坪數爲三十九.一四坪,十五坪以下比例僅一○.八八%,其餘排名同樣是二十五至三十五坪最多,十五到二十五坪居次。也就是說,國人購屋最喜歡的坪數十年來沒有改變,但平均坪數卻在十年內少掉七.三三坪,十五坪以下超小宅比例也增加了四.四個百分點,十五至二十五坪則增加了八.四二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已明白顯示,民衆購買二十五坪以下住宅比例大幅提升,若以公設比三成計算,室內實際居住面積僅約十七.五坪,宣告小宅時代正式來臨。
★家庭結構改變
根據內政部統計,臺灣平均每戶家庭人口數量最新數據也從一年前的二.五三人降至二.四七人,寫下歷史新低紀錄,加上生育率始終不見起色,以及搬離原生家庭,人口日趨簡單,二至三房格局成爲市場主流,三房以上反倒成稀有產品。
★房價高漲、政策助攻
高房價問題衆人束手無策,購屋族羣受限預算,及建商爲迎合客戶經濟能力主推小坪數住宅來壓低總價,兩個因素交互作用下,市場上自然以小宅爲主流商品。
根據知名房屋網統計,臺北市近一年房屋平均成交單價爲一○二.六四萬元,薪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指出,目前市場較可接受的總價帶,臺北市、新北市分別落在二五○○萬及二○○○萬元內,其餘縣市則爲一五○○萬,若以北市平均單價換算,正好落在權狀二十四.五坪,且仍未計入停車位費用。再加上新青安貸款催出一波尚未完全具備購屋能力的年輕族羣進場,收支比、自備款都相對有限,小宅自然成爲他們首選。
Q2.購買小宅的優點有哪些?
A:首先,小宅定義,以臺北市標準來說,爲主建物加附屬建物面積在十五坪以下的住宅,若以北市新建案平均公設比三十五%回推,權狀面積二十四坪以下就被視爲小宅產品。
事實上,購買小宅的好處不少,舉例來說,購屋成本相對低廉,縮短成家時間,房地產名言「先求有,再求好」就完美演繹小宅當道的原因,年輕人只要籌得自備款,善用優惠貸款,很大機會將月租金轉換爲房貸,從替房東養房子,轉身爲幫自己存房子。
此外,何世昌就指出,小宅不管是出租或是未來轉手出售,都相較於大坪數住宅容易,且因爲總價低,未來增值空間也相對高。確實,永慶房產集團統計指出,七都五十五坪以上大房與二十五坪以下小宅近五年平均單價變化,發現小宅價格漲勢超越大宅。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五年來雙北市小宅漲幅約三成,高於大宅的二成多;其餘四都,桃園、臺中、臺南和高雄,小宅漲幅則落在五至七成,較大房子的三至四成高;至於新竹縣市,小宅價格上漲幅度達九十三.七%,高於大房子的六十五.三%,漲勢相當驚人。
Q3.買小宅前必須要知道的地雷有哪些?
A:購買小宅,最擔心的就是居住空間不足,國土署定義,基本居住水準是指一人居住時,平均每人最小居住樓地板面積三.九五坪,且須具備衛浴設備,二人居住最小面積需五.二七坪,三人最小爲六.五九坪。不過,這樣的坪數事實上無法囊括日常生活所有機能。
因此,經驗不足的購屋者購買小宅最好選擇已經興建完成的新成屋、中古屋,至少能夠眼見爲憑,且實際丈量未來入住後的傢俱、電器等尺寸是否相符,若選擇預售屋,就可能落入入住後空間不足、居住起來不舒適的地雷陷阱。
舉例來說,通常小宅的預售屋樣品屋,多會採用半牆、透明玻璃隔間,甚至擺置特殊改小尺寸的傢俱等手法來放大空間感,購屋族若未事先掌握樣品屋僅供參考特性,就可能產生誤解,等到實際入住後,發生房間擺放牀架後,衣櫃門卻打不開的慘況。
Q4.買小宅免煩惱,裝潢放大術有哪些?
A:綜合統計數據及專家說法,在薪資跟不上房價漲幅的年代,購買小宅已經成爲購屋族不得不的成家選擇,優點是入手門檻低、未來好轉手、房價漲幅高,但缺點也是先天上無法改變的硬傷,就是實際居住面積較小,日常生活動線顯得侷促,但是不必氣餒,只要透過聰明的裝修手法,就能放大居家空間、改善動線,增進居住的舒適感。
★打造複合式空間
仔細回想自己日常生活中慣性的生活作息,就能提升空間使用效率。舉例來說,最近流行的是在將工作、用餐、休憩空間混合,原先要規畫出書房、餐廳、客廳三區域,融合在公領域擺放一張大餐桌,既可用餐,也可工作,若有剩餘空間,再擺張沙發休憩用,就能在一空間內同時擁有三種功能,又或者改爲採用可收納的餐桌,需要時打開,其餘時間收起,也不失爲一種好方法。
★提前預想動線設計
裝潢前預先設想自己每日進出、活動動線,在裝修時就按照每日必經的路程規畫空間,譬如進玄關後需要有擺放鞋子、安全帽、髒衣物的地方,便在大門入口處設計多功能收納櫃,避免日後發現沒地方放安全帽,便隨意擺放,或臨時多買佔空間的衣物架,如此一來纔能有效運用每坪面積,大幅提升空間使用效率。
★統一色系與風格
小空間最忌諱雜亂無序的設計風格及色系,反而使用統一的色系,才能延伸視覺效果,讓空間產上放大感,特別是淺色系的放大效果更佳,若天花板、地板、牆壁都採用同一色系,更能模糊邊界,產生室內空間更高、更廣的視覺效果,統一的設計風格也是同樣道理。(全文請見2025年3月號第131期《好房網雜誌》;更多精彩內容請免費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