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研擬限制「抖音、小紅書」 教育部:資安及身心健康考量
▲校園學術網路無法連上「抖音」,針對網路假訊息,教育部也做適度的規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中國社羣平臺抖音、國際版TikTok、小紅書在青少年間盛行,掀起立法委員正反論戰。有立委提出,這些平臺影響學子身心健康,還有侵害個資、詐騙等危害,呼籲教育部研擬禁用或加強管理;不過也有人認爲,不應針對特定平臺選擇性封殺,關鍵是提升學生的識讀辨別能力,若只是限制,反而會削弱學生對假資訊的免疫力。
民進黨立委王義川日前點出,許多國中小學生沉迷抖音,除了可能侵害個資,內容也傳遞不實資訊,影響身心發展,建議校園內全面禁用。教育部長鄭英耀今(15日)表示,教育部原先就禁止學術網路連接抖音,未來也會與三大電信業者合作,透過校園宣導、QR Code教學等方式,協助家長爲孩子設定防護機制,避免接觸不當內容。
此外,教育部也正研議,是否限制教師以抖音進行教學輔導,確保數位工具的使用符合教育原則。不過,國民黨立委葛如鈞今日質詢時質疑,教育部以假訊息、詐騙很多等理由宣導防範「小紅書」,但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等平臺的詐騙案其實更多,卻沒對這些平臺限制,等於是選擇性封殺。
▲立委葛如鈞在質詢指出,許多社羣平臺的詐騙案,都比小紅書還多。(圖/翻攝國會頻道)
葛如鈞認爲,使用哪個平臺不是問題,關鍵是如何提升學生在網路的識讀能力,若以禁止代替教育,反而會削弱下一代對資訊的免疫力。他指出,AI時代來臨,全球各國都積極培養學生的科技應用力,美國學生AI能力排名全球第一,日本與韓國分居前段,唯獨臺灣僅排在第21名,這纔是真正該正視的警訊。他也呼籲教育部不要隨政治風向操作,應聚焦於培養學生的數位理解與自主判斷能力。
鄭英耀迴應,並非單一針對平臺,而是依據「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相關原則研議,因抖音、小紅書爲中國開發的平臺,具有資安疑慮,加上在學童身心尚未成熟階段,考量恐影響兒少身心發展,仍應審慎管控。
民進黨立委陳秀寶則說,抖音上很多不當內容,像是有年輕人挑戰自勒瀕死體驗,或是在車廂間「衝浪挑戰」,還有吞藥挑戰,先前也有國外女學生狂噴止汗劑挑戰而致死案例,這些沒意義又危害身心健康的挑戰,已經不是「文化玻璃心」的問題,而是涉及身心健康、甚至危害人身安全、公共安全的議題,教育部是否有針對學生教育「正確識讀」,也跟教師、家長、學生團體溝通來補足。
鄭英耀表示,抖音等短影音上,確實有許多不當的訊息傳播,也有很多跟學習較無關的內容,教育部會從青少年健康身心發展思考,設計相關制度。
鄭英耀也說,雖然校園學術網路無法連上抖音,但學生自己帶的手機不受限制,教育部今年規劃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攜帶行動載具到校管理原則」,採彈性、分階段管理,國中小學生未成年,帶手機到校要經家長同意,並採學校或各班「集中保管」;而高中生則已具備基本自主管理能力,學校須邀集親師生,共同討論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