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性別友善廁所「86%是無障礙改掛牌」 民團:應制定標準
▲民團呼籲北市府應設立性別友善廁所標準,並加強宣導。(圖/記者許敏溶攝)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民間性別團體針對臺北市高中職11校、30間性別友善廁所進行調查,發現高達86.7%是將原有無障礙廁所掛牌再標示,僅有13.3%(4間)符合「集中型」性別友善廁所標準,品質卻參差不齊,更有3校出現虛報,民團呼籲北市府瞭解虛報狀況,並確實督導其品質,訂定設立標準並加強宣導。
根據北市教育局統計,全臺北市共有73所高中職中,共有45校設置性別友善廁所,佔比達61.6%。包括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臺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等長期關注校園性別平等友善環境的團體,在去年下半年邀請北市高中職學生擔任志工,實地考察11校、共30間性別友善廁所,並在今(7日)公佈結果。
臺灣性平教育協會秘書長韓宜臻指出,調查30間性別友善廁所後,發現高達86.7%(26間)性別友善廁所,是將原有無障礙廁所加上掛牌後,同時標示爲性別友善廁所,僅有13.3%(4間)符合「集中型」性別友善廁所標準,也就是在一間性別友善廁所裡,擁有蹲式馬桶、坐式馬桶、小便斗等不同類型的廁間,甚至有3校出現虛報情況。
▲民間性別團體呼籲北市府提供經費給學校。(圖/記者許敏溶攝)
韓宜臻進一步表示,以無障礙廁所掛牌作爲性別友善廁所的替代方案,雖在執行上快速可行,卻也衍生相關問題,包括身障學生難以及時獲得所需設施,且學生也不知情,建議教育局設置性別友善廁所不應單純追求速度,導致沒有經費學校被迫以上述掛牌方式處理。
此外,韓宜臻指出,4間符合標準的「集中型」性別友善廁所,也出現安全性、隱私性與便利性等問題,其中一間設在學生較少活動區域,導致學生不知道該廁所存在,另有兩間廁所未達「每月至少一次反針孔巡檢」標準,加上相關宣導不足,讓學生戲稱性別友善廁所是「性行爲使用」。
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彭治鏐指出,這次調查凸顯北市在「集中型」性別友善廁所的規劃、標準與品質參差不齊,呼籲教育局應思考,除了要求學校設置性別友善廁所外,在廁所規劃與設置品質上,應協助學校相關人員具備足夠的資源與知能,並提供給各校足夠的新建或改建經費,落實臺北市對校園廁所的期待。
臺北市議員林亮君也認爲,這次性別友善廁所調查範圍是在校園內,但目前最大問題,是性別友善廁所到底該有哪些設施,希望北市教育局與相關單位進行跨局處協商,提供學校有可依循的準則與規範,並統一設置新的標章,也要要求學校加強偷拍稽查,針對廁所隔板太低等問題進行改善,讓學生可以安心如廁。
臺北市教育局表示,從113年度起導入聯合審查機制,透過圖說審查,以使用者角度檢視,確保校園廁所設計符合性別友善與安全標準,今日民團提供相關建議,會一併納入審查時的建議。教育局將持續督導學校將性別友善廁所概念融入相關課程,加強宣導性平意識,有效提升全體師生對性別友善環境的理解與認同,讓友善意識不僅體現在空間規劃上,更融入日常校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