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鮮事/推族羣共融 屏縣大同高中搭客家尖炮城
屏東縣大同高中跨域課程結合實作,讓學生實際體驗客家傳統尖炮城。記者劉星君/攝影
屏東縣大同高中校園近日搭建尖炮城,從實作中認識客家傳統尖炮城歷史意義,同時學習客語與童軍結繩。學生們利用廢棄簍子做出紅炮籠,用黃豆填入縫製的沙包內代替爆竹,過程直呼好玩。
屏東縣大同高中一羣老師組成「下淡水溪畔教學旅行團隊社羣教師」,這羣老師跨領域結合,透過每週一次的共備會議,討論、修正、編輯「阿猴的塔加里揚」課程,今年在校園搭建尖炮城,即是八年級彈性課程。
大同高中指出,屏東多元族羣共融,爲讓學生認識家鄉不同族羣的傳統祭儀,八年級下學期課程納入閩、客、原住民的傳統祭儀活動介紹,讓市區孩子透過影片、文字描述及實務操作,對課程內容有更深刻的感知。
今年社羣老師與童軍老師決定在校園內搭建客家尖炮城,考量校園安全,用黃豆填入沙包內代替爆竹,避免沙包的沙爆裂,以提升安全,另炮籠設計也具巧思。
學生陳宥舟直呼「很好玩,很有成就感」,能體驗客家傳統文化,很有意義。
大同高中校長陳冠明說,國中3年的彈性課程也會延伸到高中「緱通世界」課程,並結合雙語教學,讓學生透過線上課程,將屏東文史分享給日本姊妹校。
整體課程設計讓學生能更瞭解家鄉、放眼世界,成爲具備國際移動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