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鮮事/屏大原專班 深入部落尋歌
屏東大學原專班學生陸續完成6張原住民專輯,去年底發行「尋・歌」專輯由學生演唱歌曲。記者劉星君/攝影
國立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歷經1年採集、編曲、演唱與企劃等,去年底發行「尋・歌」專輯,也是原專班發行第6張專輯,此張專輯收錄10首,包括排灣、魯凱、泰雅、阿美與布農族等,學生深入部落,認識不同族羣歌謠。
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學士學位學程原專班,獲原民會原住民族音樂產樂人才培育計劃經費補助,開設「原住民族音樂製作與應用學分學程」, 與無虞音樂工作室產學合作,去年底發行專輯「尋・歌」。屏東大學校長陳永森說,此張專輯收集不同族羣古謠與新創作歌曲,也是原專班第6張專輯,是重要音樂資料庫。
無虞音樂工作室製作人維恭.魯那登說,「尋・歌」包含5個族羣,由原專班學生組成古源穗藝術團、與布農族羣學生詮釋,他再加入流行元素,藉由課程,學生們從採集到排練,參與演奏、錄音,專輯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成果。
原專班學生東明峰說,讓大衆認識原住民音樂;原專班學生楊思羽說,採集部落歌謠要先詢問部落耆老,詢問這首歌可不可以演唱,有些歌詞不能隨便拿來演唱,要很謹慎。
屏東大學原專班以屏東爲基地,除屏東原民文化,加入不同原住民族羣文化和語言,學校朝成爲全民原教基地發展,屏大屏師校區敬業樓東側牆面,以「排灣、魯凱生命輝映 」彩繪壁畫。
原專班主任郭東雄說,壁畫由賈比恩畫畫小空間負責人黃皓哲帶領師生,花10天完成,以排灣、魯凱爲核心,往外擴散五個同心圓,最核心代表智慧、勇氣,外面代表真善美,融入16族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