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守望者 林金榜40年君毅中學歲月

2025年7月11日苗栗縣/初見林金榜校長,他語速飛快,思路清晰,字裡行間滿是對校園的深情描繪。(呂麗甄攝)

2025年7月11日苗栗縣/君毅高中走廊上的校史牆,記錄着覆校歷程與點滴回憶。林金榜校長介紹第一屆畢業生並談及校史文化。(呂麗甄攝)

2025年7月11日苗栗縣/林金榜(右)自1973年起接掌苗栗君毅中學校務,直到2013年卸任,擔任校長長達40年。(呂麗甄攝)

2025年7月11日苗栗縣/君毅中學創校初期與現今校門對照。從簡陋到如今嶄新校門,見證學校的轉變與成長。(呂麗甄攝)

2025年7月11日苗栗縣/君毅高中創校初期,校園僅有7間教室、4間相通的禮堂和4間實驗室,環境雜草叢生,位於偏僻的山丘上,四周被稻田環繞。(君毅高中提供/呂麗甄苗栗傳真)

初見林金榜校長,他語速飛快,思路清晰,字裡行間滿是對校園的深情描繪。從60多年前君毅覆校第一屆畢業生,送母校的國父銅像及龍柏樹、去年新植的日本櫻花,到建校初期的「禮義廉恥」匾額、校園內由陳立夫親題的創辦人黃造雄銅像,每一處風景,都深刻在他腦海中,如同家人般熟悉而珍貴。

從1973年起接掌苗栗君毅中學校務,直到2013年卸任,林金榜一做就是40年。他原本學的是藥學,高醫畢業後退伍,在興華國中任教2年,本可安穩進入公職體系,卻在家族長輩的一句話下,毅然投入當時偏僻的私立中學。他說,這或許就是命中註定的緣分。

林金榜回憶初到君毅時,學校僅有7間教室、4間教室打通的禮堂、4間實驗室,校園雜草叢生,坐落在偏僻山丘、稻田環繞之間。但他沒有退縮,反而立下「勤、真、敏、恆」的校訓,從招生、教學品質提升到設備建置,一步一腳印地讓君毅站穩腳跟,甚至從接辦時的1百多名學生,創下學生人數高達3千多名的輝煌紀錄。

回憶起創校的艱辛,林金榜輕描淡寫,我一直都很樂觀積極,把學校當成家,把每個人都當成家人。他以「勇猛精進」作爲自我期許,也要求師生在各領域努力突破;以「誠信待人、勇於追夢」鼓勵學生面對多變社會,更強調內部「和諧團結」纔是辦學成功的基石。

他也很懂得照顧教師。待遇比照公立學校,林金榜深知辦學成敗的關鍵就是老師。他常年提供與公校相同的年終獎金與考覈獎金,鼓勵老師終身學習,也經常舉辦旅遊活動慰勞老師與家屬,老師熱心教學、關心學生,學生自然會好。

在教育實踐上,他堅持「五育並重」,也把品德教育放在最前面。學校附設補校組織「仁愛工作隊」,學生利用假日探訪孤苦家庭,並與家扶中心長期合作。他推行「洗腳報親恩」活動,讓孩子在行動中學會感恩。即便是教室命名,也反映着核心理念:至善樓、勤學樓、順賢樓、穎德樓——每一棟樓,都是價值的象徵。

看似堅毅不懈的背後,林金榜校長也曾被身體拉下了警報線。1994年,他突然呼吸困難、全身不適,緊急檢查卻一切正常。醫生說是自律神經失調,是壓力太大。那一刻他才驚覺,自己早已將身體當成機器般操作了太久。

當時,學校擁有12輛全新校車,最早一班在早上6點45分抵達。爲了應對任何突發狀況,他總是會在6點40分前就到校等候。白天他忙於行政工作,晚上還要關心補校師生,經常待到大約8點才離開校園。這樣的生活,他過了數十年,從不曾喊苦叫累。他只是淡淡地說,我只覺得應該這樣做。

從那次身體發出警訊後,校長林金榜開始學習放慢腳步,並更深入地思考學校的永續經營之道。他爲學校訂定願景「優質、卓越、創新」,並常說,永續生存、永續發展,不僅是學校的理念,更是每一位辦學者的心法。

訪談尾聲,我問林金榜校長,若能對年輕的自己說一句話,他答,「和諧團結、勇猛精進」。這八字箴言,既是他辦學的信念,也是他一路走來的自我期許。

至於想對接棒者說什麼?他說,「誠信待人、勇於追夢」。簡單八字,卻道盡一位教育者深切的託付與信仰。他強調,辦學不能靠一個人,而是靠一羣人支持、協助,纔可以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