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醫探 | 拯救“呼吸的痛”,安徽省肺移植聯盟成立
大皖新聞訊“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一段合唱的歌聲從安徽省肺移植聯盟成立儀式的現場傳出,背後的演唱者正是一羣接受了肺移植手術的患者。曾經他們連自由呼吸都是奢望,而現在他們可以自由唱歌、運動,在換肺後迎來了新生。
5月10日,由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牽頭組建的安徽省肺移植聯盟正式成立。這一專科聯盟以整合全省優質醫療資源、提升終末期肺病診療水平爲核心目標,標誌着安徽省在肺移植技術推廣、移植患者全週期管理及肺移植多學科協作體系構建方面邁出關鍵步伐。
作爲治療終末期肺部疾病的終極手段,肺移植技術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塵肺病、肺動脈高壓等重症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遠期生存率。儘管技術愈加成熟,但由於公衆對肺移植技術認知不足、基層醫療機構轉診機制不完善,大量終末期患者未能及時進入評估體系,錯失最佳治療時機,肺移植診療仍面臨嚴峻挑戰。
“我是因爲懷孕高燒引發的右心衰竭與肺動脈高壓,生育後情況沒有好轉,常常需要吸氧。”35歲的婷婷是一名肺移植患友,去年9月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完成了肺移植手術。現在距離手術完成後已經過去7個多月的時間了,她表示恢復得很好,走路、打羽毛球、爬山都不在話下。
在安徽省肺移植聯盟成立大會上,中國科大附一院黨委書記劉連新表示,醫院作爲華東首批國家批准的、具備多器官移植資質單位,自2017年在省內率先開展肺移植手術以來,已完成113例肺移植手術,積累了豐富的複雜病例診療經驗。聯盟將整合區域資源,推動技術協作,打造輻射華東的肺移植診療高地。
會上,來自全省16個地市的18家醫療機構代表共同簽署聯盟協議,涵蓋胸外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護理等多個相關專科。中國科大附一院胸外科肺氣管及移植科亞專科主任柯立表示,下一步聯盟將重點推進區域診療網絡建設,通過建立標準化轉診流程、開通綠色評估通道,實現全省16個地市終末期肺病患者“基層初篩-專科評估-移植治療-術後隨訪”的全週期管理。
此外,聯盟還將關注技術能力提升計劃,每年舉辦2-3次全省肺移植技術培訓班,與國內頂尖移植中心建立遠程會診機制,定期開展疑難病例研討。致力於科普惠民工程,通過患者教育手冊編寫、公益義診、線上科普課堂等形式,破解“談移植色變”的認知誤區,構建“早發現、早評估、早治療”的三級預防體系。
“聯盟的成立是安徽肺移植事業新的起點。”柯立介紹,未來三年聯盟將重點推動縣域醫院肺移植篩查點建設,力爭實現全省評估網絡全覆蓋,讓更多終末期肺病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隨着安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聯盟還將積極對接江蘇、上海以及浙江等區域醫療中心,探索跨區域肺移植協作機制,爲健康安徽建設貢獻“呼吸力量”。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見習記者 張旭凡 通訊員 程蘭 胡雨寒 方詠
(安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