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梔子插上科技翅膀

本報記者  申智林

庭院前,種了10多年的梔子樹上,雪白的花瓣凋落,枝頭上果實累累,頻頻迎風點頭。

“實驗室在這邊!”清脆的聲音遠遠響起,湖南嶽陽市屈原管理區海泰梔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莉,從綠蔭小道走來。小道兩旁,是一棵棵比人還高的梔子樹。

她口中的實驗室,是合作社的梔子種苗培育基地,建在農村、服務農民,集引種、科研、育苗、培訓於一體。這裡聚焦洞庭湖區溼地林木良種創制,其中最重要的作物就是梔子。實驗室裡,染色體室、高壓滅菌室一應俱全,光培室的一排排架子上,整齊排列着培養皿。

梔子在岳陽最是尋常。楊莉打小成長在屈原管理區鳳凰鄉,每到春夏時節,遍地梔子開出白玉般的花朵,空氣裡浸潤着淡淡清香。

梔子花好看,梔子果可以提取天然色素梔子黃,作爲原材料有一定市場。2011年6月,楊莉帶着鳳凰鄉附近村民發起成立合作社,卻發現本地梔子品種效益不高。爲了選育良種,她走訪多地。2013年,合作社與中國林科院簽訂合作協議,建起梔子種苗培育基地,共同研製新品種梔子果。

“給農業插上科技翅膀,才能選育出合適的品種。”楊莉說,與普通品種相比,實驗室培育的種苗給了大家很大驚喜。這些經細胞培育成長的種苗,取名叫“林海一號”,它們生命力旺盛、存活率高、免疫力強、抗病毒性強,還能減少蟲害發生,有效防止品種退化。

後來,合作社又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支持下,發現除天然色素外,梔子果還富含藏紅花素,在藥用方面有巨大價值。“‘林海一號’所結梔子果藏紅花素含量達2.2%,而一般的梔子果藏紅花素含量不到0.5%。”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亮生說。

此前,梔子作爲一種生長較爲緩慢的苗木,幼苗移栽成活率低,制約了規模化發展,也影響農民種植意願。“我們不斷改進管培方式,將幼苗成活率從20%左右提高到80%以上。”楊莉介紹,幼苗在基地生長2—3年後,農戶移栽的梔子苗存活率超過90%,極大縮短了掛果見效週期。

目前,合作社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超萬畝梔子基地,實現年產值約1.5億元,還帶動4個省份近5萬戶農民,種植梔子面積超20萬畝。“我們以合約形式保底收購,確保農民跟着合作社有穩定收入。”楊莉說,2024年,簽約農民人均增收6000元。

未結黃金子,先開白玉花。走出實驗室,走向廣闊種植基地,在漫山遍野、滿目皆翠的梔子叢中,楊莉和她的合作社員們,憧憬着今年秋天又是一個豐收季。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4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