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螺螄從田間到餐桌 牽動廣西柳州吃螺大產業

小小螺螄從田間到餐桌牽動廣西柳州吃螺大產業。(大陸央視)

小小螺螄從田間到餐桌牽動廣西柳州吃螺大產業。(大陸央視)

小小螺螄從田間到餐桌牽動廣西柳州吃螺大產業。(大陸央視)

大陸央視8日 報導,一說到螺螄,兩岸饕客肯定會想到柳州螺螄粉,憑藉着酸、辣、鮮、香、燙、爽的獨特風味圈粉無數。這小小的螺螄是怎麼養出來的?螺螄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又經歷了哪些工序?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柳江區裡高鎮的一家螺螄養殖基地,村民們正在忙着從池塘裡打撈螺螄。技術員指出,螺螄一年可養兩季,螺螄苗經過四個月的時間就能成熟。

今年以來,該基地引用流動水養殖螺螄,不僅提升螺螄品質,還提高了產量。目前已經帶動了100多位村民共同投入到養殖和加工中來。

打撈起來的螺螄接着會被送到批發市場進行加工和批發銷售。在柳州海吉星農貿市場,30家螺螄加工店一字排開,店主表示,平均每天都要賣出1000斤。除了鮮螺,螺肉經過深加工,去殼曬乾後也可整袋對外銷售。據瞭解,在這個農貿市場,每天僅螺螄的加工交易量就高達5萬斤。

對於製作一碗美味的螺螄粉而言,整顆的螺螄可以用來熬製湯底,螺肉也可以用作配菜,爲螺螄粉增添新鮮口感。

據柳州市商務局數據,2024年,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銷售收入爲75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4%,在大陸全國各地遍佈着4.9萬家螺螄粉實體店,預包裝柳州螺螄粉更是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