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嫺擔任海洋保育大使 出席海保署「SEA·YOU」巡迴展開展

海洋保育署舉辦「SEA·YOU 海洋的見證與再造」海洋環境知識巡迴展。(洪靖宜攝)

小嫺體驗巡迴展。(洪靖宜攝)

「SEA·YOU 海洋的見證與再造」海洋環境知識巡迴展。(洪靖宜攝)

海洋保育署舉辦「SEA·YOU 海洋的見證與再造」海洋環境知識巡迴展,20日在高雄捷運美麗島站光之穹頂大廳舉行開展儀式,今年由海洋保育大使由小嫺擔任,她也分享自己長期熱愛海上活動,看到海廢問題讓人心痛,希望大家能減少塑膠使用、減少海洋廢棄物產生,該展後續會在桃園、臺中、臺北及花蓮展出,內容主要爲海洋廢棄物及微型塑膠相關知識,展現海廢調查、清除及再生利用成果。

「SEA·YOU 海洋的見證與再造」海洋環境知識巡迴展,內容涵蓋「我們與海洋的連結」、「海廢的旅程」、「海洋科技」、「重生的廢棄物-海洋之家」及「守護海洋的你」,主要爲海洋廢棄物及微型塑膠相關知識,展現海廢調查、清除及再生利用成果,現場打造海洋之家,並搭配海漂智慧無人船、微型塑膠實驗室、海洋VR虛擬實境互動體驗等特色活動。

今年海洋保育大使爲知名演員及主持人小嫺,她說5年前定居在恆春半島,相當熱愛海上活動的她,考取潛水證照,發現海洋資源豐富不輸國外,但卻未有易開罐、塑膠套等不該存在海中的物品,因此除了看生物時,順手該這些東西帶上岸,平時就從使用環保餐具、減少塑膠品使用等等,就能從自身做起,人類不夠珍惜,大自然會反撲,要常常警惕自己。

海委會主管管碧玲說,先前凱米和山陀兒颱風共造成11艘船隻擱淺事故,面對海洋污染威脅,海保署偕同民間力量,將傷害降到最低,目前仍有3艘未移除。這3艘包含新利輪、凱塔輪及多芬輪,分別在高雄及臺南,海委會說,均採用就地拆解方式移除船體,必須同時兼顧海洋環境維護,不得污染海域,依照航港局覈准的船體移除計劃,分別規畫4月底至6月完成移除。

該巡迴展於4月20日至5月5日高雄捷運美麗島站、6月10日至6月29日桃園海螺文化園區、7月8日至7月27日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8月5日至8月24日臺北西門紅樓、9月2日至9月28日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辦理5場次巡迴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