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才手錶屏蔽的是家長的嘴還是企業良心
“脫衣服”得用寬衣,“做作業”用do homework。小天才電話手錶聊天時過度限制敏感詞彙,致使親子之間的正常溝通變成了困難重重的荒誕喜劇,引發網友們的廣泛討論。
作者/趙悅知
編輯/沐凌
我是你媽
我是你的媽
該消息可能含有不適宜內容重新發送
“你媽媽不能說你媽媽”,這句話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據中新經緯報道,不少家長在使用小天才電話手錶App與孩子溝通時,發現自己的某些表述被系統提示“可能含有不適宜內容”,令他們哭笑不得。
01
媽媽教我們學做人,手錶教媽媽如何措辭//
“脫衣服”得用寬衣,“做作業”用do homework。
“媽媽”“做作業”等日常溝通用詞也變成了違禁詞,即便是日常讓孩子大熱天把衣服脫了也變成了困難重重的荒誕喜劇,一夜之間關於“小天才手錶”的內容衝上各大平臺熱搜,被各種關鍵詞束縛的父母也開啓了diss模式。作爲子女的監護人,卻無法直接言傳身教,每次簡短交流還需查閱品牌方所規定的審覈字典,這無疑給每一位小天才手錶用戶家長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與不便。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兒童智能手錶已經成爲了孩子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明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常母子對話,也強行變成了喜劇式的加密對話,屏蔽詞到底屏蔽了什麼?
小天才表示,由於電話手錶的使用羣體主要是孩子,因此他們設計了一些保護孩子的功能。功能旨在創造一個綠色溝通環境,避免孩子接觸到敏感詞彙或不文明用語。客服還強調,他們會對涉黃、涉暴之類的內容以及一些有隱藏含義的詞段進行過濾,同時也有人工審覈。
02
背離初衷,過度商業化更值得警惕//
事實真如客服所言嗎?
在實際走訪中,多位家長表示,其子女不僅會收到來源不明的陌生人短信,還會受到暴力語言騷擾。
此外,小天才電話手錶內置了多款應用程序:彈窗廣告、內置小遊戲、皮膚商店……這些五花八門的玩意兒,就像是魔法世界的寶藏,不斷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
更讓人氣憤的是,其應用商店中內置的幾款漫畫APP,語言、畫面甚至動作極具挑逗性,不少人物衣着暴露,涉及諸多兒童不宜的題材。
這不禁讓人心生疑惑:客服口口聲聲說AI審覈+人工機制怎麼又突然失去作用了?
“我的好朋友的手錶皮膚真好看,我也想要一個!”這樣的聲音在孩子們中間此起彼伏。那些琳琅滿目的廣告,就像是魔法咒語,霸屏了孩子們的手錶,利用孩子們的攀比心理,各種新推出的功能在極短時間內就在學生羣體中迅速傳播開來,而家長們往往還矇在鼓裡。
家長若未能細心留意孩子的日常表現,則難以覺察孩子是否受到廣告推送或遊戲內容誘惑,更無從得知其已然成爲了這些平臺的“重要客戶”。
03
戴在手腕上的經濟漏洞,急於收割卻無異於自毀前程//
小天才手錶誕生之初,基於兒童即時通信和安全定位需求,精準滿足了家長對孩子安全監管的需求,家長們心甘情願爲之買單。後因獨特的“碰一碰”加好友功能,迅速在未成年人羣體中展露鋒芒,成爲中國小朋友的社交“硬通貨”。
據公開報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兒童智能手錶消費市場。中國5歲至12歲的兒童約爲1.7億人,兒童智能手錶的市場普及率約爲30%,大約每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有智能手錶。其中,小天才是兒童手錶市場的頭部品牌,市佔率超過50%,緊隨其後的是華爲和小米等品牌,共同構成了中國兒童手錶市場的競爭格局。
如今兒童電話手錶的功能愈發健全,幾乎每一款應用程序中都設置了扣款程序,而家長從軟件外觀中根本無法區分是否含有扣費項目。
據未來網記者調查,近一年來,涉及小天才電話手錶的投訴已達276條,其中多數投訴原因集中在“無故扣費”和“誘導孩子消費”等方面。
小天才輝煌成就之下,隱藏着許多被矇蔽的家長。
現如今,小天才智能手錶阻斷親子間最基礎、最真摯的溝通,卻在內部系統和設置上頻頻“暗箱操作”,其動機或許是,在增量趨於見頂情況下,變迎合家長爲迎合孩子,意圖提高營收。
然而,這種操作實屬鋌而走險。由於小天才智能手錶的核心用戶羣體是那些在經濟上尚不能獨立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購買決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倘若家長察覺到這種潛在危險,極有可能會選擇其他更爲穩妥的品牌,這對小天才手錶來說,不僅可能失去市場份額,更有可能影響其長遠發展。
“違禁詞逼瘋小天才手錶家長”這一看似荒誕的屏蔽詞機制,真正屏蔽的不僅僅是父母想傳達的內容,更是企業應有的良知之心。
若“一切爲了孩子”僅是一句空洞無物的口號,而非真切落實的行動,那麼廣大家長勢必會用腳投票。奉勸小天才智能手錶權衡利弊,切莫急於收割而自毀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