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巨星哈德利希首演 攜手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

奧古斯汀・哈德利希攜手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10日於臺北國家音樂廳盛大登場。(牛耳藝術提供)

傳奇小提琴家奧古斯汀・哈德利希(Augustin Hadelich)10日攜手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Berliner Barock Solisten, BBS)於臺北國家音樂廳盛大登場,首次在臺灣同臺演出。首演現場雙方之間的默契與火花,獲得觀衆熱烈掌聲與各界的一致好評,現場也有許多青少年與學琴的孩子、親子一同前來聆賞,再度印證哈德利希在不同世代聽衆間的深厚影響力。

本場音樂會所選曲目巧妙揉合戲劇性與歌唱性,從由哈德利希本人親自調整聲部、融入室內樂語彙的薩拉沙泰《卡門幻想曲》,到親手撰寫華彩段的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再到選自《哈夫納》小夜曲的終章回旋曲,每一首皆承載其藝術理念與多年演奏體悟。 「我總希望能保留作品原始精神,同時透過小提琴家的視角,賦予其適切的語法與質感。」哈德利希強調,自己的改編不爲炫技,而是「轉換語言」,讓作品更貼合室內樂編制。對他而言,演奏不僅是技藝展現,更是一場追尋「人聲質地」的聲音對話:「我希望音符能像呼吸一樣自然流動,溫暖、抒情,帶着歌唱性。」這樣的理念,來自他在義大利成長時對自然聲音的敏感,也讓他持續以近乎自我批判的態度回聽每一場演出,力求誠實與感動。「我有時會擔心,這樣的要求會不會讓一起演出的音樂家感到壓力。」這句話,道出一位藝術家的體貼與細膩。

「我們現在已是音樂上的朋友」,儘管這是哈德利希與BBS首度於亞洲同臺演出,雙方早已建立起深厚默契。BBS執行長 Raimar Orlovsky 表示:「哈德利希第一次與柏林愛樂合作時就讓大家非常驚豔,這也是爲何我們邀請他加入BBS的室內樂計劃。他本身就對小型編制非常感興趣,也非常欣賞這樣的合作方式。」哈德利希坦言:「我非常欣賞BBS每位團員的風格與深度,這樣的小型室內樂團形式,讓每個人都能彼此聆聽、呼吸相扣。」BBS首席Dorian Xhoxhi則表示,這種不仰賴指揮、靠眼神與直覺完成的合作,是室內樂最迷人之處。「我們不是在服從一人詮釋,而是在共同創造一場音樂對話。」BBS團員皆認爲,這樣的演奏方式更具靈活性與生命力,每位成員都需爲整體音樂負責,這也造就了今晚層次分明、張力十足的演出。

此外,哈德利希也分享了他對樂器與弓具的精細調整——演出曲目橫跨不同比例與年代,「這次我使用一把音色更爲柔滑的弓,與莫札特的語言更爲契合。」他並分享,自己擁有多把不同風格的弓,會依曲制宜調整,呈現最貼近作品精神的聲音語言,展現出對作品精神的高度敏銳與尊重。「我還在尋找那把夢想中的完美弓,雖然它可能永遠不存在,但這樣的探索值得持續。」他笑說。

今夜的首演場從莫札特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的典雅,到壓軸《卡門幻想曲》的華麗戲劇性,哈德利希與BBS展現了音樂與情感的高度融合。由哈德利希自創裝飾奏與華彩段的莫札特協奏曲,也是焦點之一。他謙虛地形容:「這就像在達文西畫作上再添一筆,是冒險,也是樂趣。」演後全場報以長時間掌聲,氣氛熱烈感人,哈德利希也應觀衆熱情加演安可曲,爲首演之夜畫下溫暖動人的句點。現場更不乏全家出動的樂迷,有一位爸爸帶着學琴的孩子表示:「哈德利希每次來臺灣我們全家絕都不會錯過」也有媽媽笑着說:「我常放哈德利希爲貓咪們演奏的音樂會動畫短片給孩子看,他們還會互相問哪一部最喜歡」而哈德利希表示,臺灣不只是這次亞洲演出的最後一站,更是整段旅程的「最亮眼高潮之一」。他特別感謝臺灣觀衆的專注與熱情,「我第一次來臺是兩年前,那次的經驗至今難忘,特別是臺灣觀衆中有這麼多年輕聽衆,這在世界各地其實並不常見。」

BBS執行長 Raimar Orlovsky 也感性表示,臺灣一直是他們心中的特別之地,「觀衆的投入與聆聽品質令人動容」哈德利希與BBS的黃金組合,將於7月12日再度於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7月13日則轉往臺南文化中心。亞洲唯一場次,樂迷切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