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燈給面子 人氣IP當道
中央及縣市政府在元宵節推出特色小提燈,包括交通部觀光署的「蹓蹓蛇」、高雄市的「吉伊卡哇」、桃園市「寶可夢小提燈」等。(陳祐誠攝)
交通部觀光署與許多縣市政府都會在元宵燈會活動贈送特色小提燈,聲量愈高讓主辦單位愈有面子。今年高雄市選擇與日本人氣IP(智慧財產權角色)吉伊卡哇合作,網路討論聲量最高,成爲大贏家;桃園市府與中華航空共同推出的寶可夢小提燈,也受到許多親子喜愛。
早年燈會發送的立體式燈籠太佔空間,發送、倉儲都是問題,後來可自行組裝的樣式才問世,除了發送便利,還可讓親子體驗手作樂趣。
設計師林佳葦已替臺灣燈會設計16次小提燈,今年觀光署的「蹓蹓蛇」、高雄「吉伊卡哇」、臺中「甜甜蛇」皆出自她手。林佳葦說,近年小提燈變化多,有些單位希望增加功能,例如戴在頭、手、掛在脖子,還有可變成小包包,有些縣市希望融入城市特色,都考驗設計者的創意。
高雄市觀光局長高閔琳表示,去年的小提燈爲黃色小鴨,是因爲黃色小鴨對高雄有特殊記憶,也突顯10年來高雄城市樣貌的改變,獲得好評。
高閔琳說,團隊對今年的小提燈做足功課,吉伊卡哇是當紅IP,由於去年高雄主辦臺日觀光論壇,拉近高雄與日本關係,選擇它也延續雙方進步的合作。不過,授權洽談不容易,絕非「把最紅的角色丟下海」,最終得到熱情迴響,可見用心是有回報的。
林佳葦認爲,中央燈會預算多、場域大,除保留傳統手做花燈,近年也有很多燈光藝術裝置、3D投影作品,整體朝多元發展;高雄則以城市行銷爲概念,走出自己的風格,只要主辦單位用心,民衆都會支持。至於用知名IP角色取代傳統小提燈,是否會打壓到傳統文化?林強調,重點是做得好、民衆開心,不擔心傳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