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力發電 三峰川電力:2MW以下高效率、低風險

三峰川電力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渡部昭心,上週專程來臺於「第八屆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發表演說。圖/陳逸格

賴清德總統在「第八屆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致詞(錄影)中表示,在達成2050年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7成以上的目標中,小水力發電被視爲至關重要的環節;面對氣候變遷,無人能置身事外。

小水力發電要如何擺脫高成本、長工期的開發困境?日本小水力發電領域指標企業-三峰川電力株式會社常務執行董事渡部昭心,上週專程來臺於「第八屆小水力發電產業發展論壇」發表演說,以日本經驗向臺灣產官學研界指出關鍵在於政府「與時俱進的制度」設計,令業者得以掌握2MW以下容量的開發原則,其演講核心,將小水力發電的成功歸因於「制度解放」,而非單純的技術突破;並以日本的歷史開發案爲例,證明政策制度的壓倒性遠大於傳統工程技術上的困境。

渡部昭心舉一個甚具說服力的案例,闡述了現代制度如何讓一個曾因成本過高而被放棄的計劃起死回生,在1980年代,日本的中大型水力發電計劃大多采用隧道輸水,日本某個地點計劃新建一條2,000m長的輸水隧道,欲建設小水力裝置(容量爲2.3MW),如果以現在的合約來換算,該項目將無利可圖,開發商別無選擇,只能放棄此一開發案。

然而當時間軸轉換到現代,三峰川團隊對相同地點進行勘測、調整裝置容量爲2MW以內的發電廠規劃,並在設計階段做了關鍵性修改:一、停止隧道建設,並在現有道路內埋設壓力水管。二、將取水口和發電廠的距離縮短。在經過縝密研調之後,三峰川成功建立起發電廠建廠典範。

渡部昭心明確指出,將發電裝置容量控制在2MW以下,是實現高效率、低風險開發的重要準則。此規格帶來雙重優勢,直接影響案場與財務的可行性:一、行政加速(效率端):容量較小的專案,在許可證和許可的取得上將享有更爲便捷的行政流程,大幅縮短前置作業時間,對於加速資金回收至關重要。二、成本控制(財經端):2MW以下的裝置能夠連接至較低電壓的系統電網,從而省卻設置大型變電站的高昂資本支出,能極大優化整體項目的成本結構。

他強調,對於資源有限、土地取得不易的國家(如臺灣),小水力發電的開發策略必須轉向成本控制優先,最大限度利用既有河川結構體,方能最大化地符合經濟效益和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