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手機王者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智慧型手機尚未稱霸的年代,手機品牌百家爭鳴,如今許多品牌已走入歷史。
精句選粹■Time is running out for people who are still using LG phones to download any remaining Android updates before their devices are fully retired.
韓國科技品牌LG電子於1994年踏入手機市場,2006年推出「巧克力機」KG800成功打響品牌知名度。隔年,LG再度出招,與精品品牌Prada聯名推出首款採用觸控螢幕的手機,比iPhone早了幾個月問世,也被視爲智慧型手機的雛形。
憑藉接連的創新與話題,LG在2008年站上高峰,躋身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當年僅次於諾基亞與三星。但隨着iPhone出世、市場競爭激烈與自身策略失誤,不到十年,LG便逐漸失去手機市場主導權,2015年第二季起至2020年第四季連續虧損,累積赤字高達5兆韓元(約新臺幣1,200億元)。
不堪虧損壓力,最終LG於2021年7月31日正式退出手機市場,但仍維持既有用戶的軟體更新服務。不過2025年官網公告,LG於6月30日終止電子手機系統升級與軟體更新,象徵其經營31年的手機業務正式走入歷史。
輝煌年代 各家爭豔
智慧型手機尚未稱霸的年代,手機品牌百家爭鳴。首先不得不提於1998年推出的黑莓機,當時憑藉安全性與QWERTY鍵盤,迅速成爲政商名流愛用通訊工具,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比爾蓋茲和歐普拉都是愛用者,市佔率一度高達20%。911事件後,黑莓機因穩定的通訊能力聲名大噪,但隨着智慧手機崛起,市佔率於2014年跌破1%,最終在2022年宣佈終止服務。
另一品牌Nokia,曾是手機界霸主,2013年被微軟收購後推廣Windows Phone,但未能成功,2016年微軟將業務轉手HMD Global。2024年起,HMD宣佈不再推出Nokia智慧手機,2025年更全面下架,但仍保留功能型手機的生產與銷售。
宏達電(HTC)曾是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領導品牌,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Android手機HTC Dream,引發熱潮。2011年股價飆上1,300元,市值達338億美元,一度超越Nokia。隨着競爭加劇,HTC自2013年起連年虧損,2017年Google以11億美元收購其手機代工部門。據傳2025年HTC仍將推出聚焦「元宇宙」的新機。
Sony Ericsson於2001年成立,2011年Sony全面接手手機業務。2019年,Sony手機市佔跌破1%,並關閉北京工廠。2025年6月,日本媒體指出Sony旗艦手機Xperia 1 VII已改爲外包生產,結束自家工廠生產時代。
AI、摺疊手機 引領未來
當我們回頭看那些年的經典品牌,不禁也會好奇手機的下一步又會往哪裡去?AI應用落地,各大廠正用AI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市場。聯發科經理暨營運長陳冠州今年5月曾預期,在2029年AI手機的滲透率將超過50%。不只蘋果的iPhone,谷歌、三星、甚至是陸制手機華爲、小米和OPPO等都紛紛搶進。
從硬體來看,iPhone 16搭載自研A18晶片,iPhone 17則有望採用A19;三星預計2026年初推出新機,搭載高通旗艦晶片並強化NPU效能,提升AI功能。小米、OPPO採用聯發科天機系列,華爲則續用麒麟系列,積極推進AI手機佈局。
今年4月,Google宣佈AI助理Gemini升級,具備鏡頭即時分析功能,能提供穿搭、居家佈置等建議。三星則自2019年推出首款摺疊手機,2024年起進軍AI手機市場,並預計今年7月9日發表最新AI摺疊機。
近期傳出蘋果將改採Anthropic或OpenAI的AI技術支援新一代Siri。《The Information》報導,蘋果最快明年秋季發佈首款摺疊機,顯示AI與摺疊機將爲未來發展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