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裝不裝非機動車充電樁?安全與便利如何兼顧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因其便捷性成爲許多市民的出行首選,但隨之而來的飛線充電、入戶充電等問題也引發了諸多火災隱患。爲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少小區紛紛改建、擴建或新建非機動車集中停放區及充電設施。然而,在楊浦的一個新小區裡,非機動車充電樁的安裝卻遭遇了重重阻力,鄰里之間因“安全”問題產生了激烈爭執。

新小區充電難,業主外出找電充

去年年底,楊浦的某新小區提前交付,開發商承諾會陸續完善小區規劃圖紙中的3處非機動車停放區域,並安裝充電設施。然而,半年過去了,電瓶車車主們依然面臨充電難題。

“我的小電驢一週要充2-3次電,現在只能時不時去外面找地方充。”小區居民陳先生無奈地說,“大家都有這個需求,我擔心會有人把電瓶帶回家充,這種情況太危險了。”

施工受阻,業主擔憂消防隱患

開發商表示,他們今年已多次請施工隊來安裝非機動車充電樁和雨棚,但均遭到部分業主的阻撓。“安裝過程中,有部分業主情緒激動,現場阻撓施工。”開發商項目經理說,“爲了不擴大輿情影響,我們希望通過物業與所有業主協商一致後再實施安裝,但一直未能達成共識。”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主表示:“我們不支持安裝,主要是因爲消防隱患。充電樁離我家就三米多,得符合規範,保障我們旁邊居住的安全,不能只顧停車方便,不顧我們的危險。”

規劃合規,多方協調未果

開發商迴應稱,非機動車區域的規劃圖紙已經過依法合規的審批流程,並滿足上海市相關建設要求,且規劃總圖已在小區公示過。

爲了平衡雙方訴求,居委和物業曾向街道申請在小區外的市政道路上安裝充電樁。“我們曾在小區大門外的人行道上安裝了10個非機動車充電樁,但居民不滿意,認爲應該裝在小區裡面。”永安里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卞海雯說,“最後,我們只能把這些充電樁拆除了。”

屬地街道平安辦工作人員孫一飛解釋:“居民認爲佔用人行通道,且影響小區整體環境和檔次。因爲充電樁裝在小區圍牆外、紅線外,確實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支持這樣做。所以也很遺憾,只能拆了。”

法律視角:安裝合法,阻撓施工或可處罰

律師宋安成表示,根據上海現行的《非機動車管理條例》和《關於本市電動自行車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規劃資源實施意見》,“新建居住項目應配建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和充電設施”。因此,開發商在規劃圖紙上劃定的非機動車停放區內安裝充電樁和雨棚是合法的。“如果確實屬於政府明確要求施工的事項,而業主阻撓施工,開發商可以從法律角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宋安成說,“另外,如果政府強制要求配套,業主阻撓施工,政府機關也應出面制止。”

目前,這個擁有100多戶的小區已有31%的入住率,但非機動車充電樁工程進展幾乎停滯。

對此,街道表示將繼續組織相關部門與意見雙方的居民一起開會,統籌安排電動自行車的充電需求與安全問題。

小區非機動車充電樁的安裝問題,不僅關乎居民的日常生活便利,更涉及到公共安全。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居民的充電需求,成爲擺在開發商、物業、居委、街道面前的一道難題。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夠找到一個既合法又合理的解決方案,讓小區居民能夠安心、便捷地使用電動自行車。

看看新聞記者: 劉黎明

編輯: 俞欣怡

視頻編輯: 杜妍潔(實習)

責編: 吳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