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閒置多年 地方:信任已被磨光
臺大竹北校區閒置多年,長年備受地方批評。在地裡長昨直言,「拿了最精華的土地,卻沒有任何作爲,愧對竹北人」;地政學者徐世榮則說,該地區段徵收欠缺興辦事業計劃,違反公益性原則,導致土地閒置難還。臺大竹北校區位於莊敬一路,近國道1號竹北交流道,地方20多年前盼到國立最高學府進駐,迄今卻無重大進展,居民失望透頂。
十興里長毛振福說,當初地方全力支持設校,期盼能帶動地方教育與經濟發展,但臺大免費拿了土地卻無任何實質作爲,且居民多次建議臺大因應竹北人口激增,設置實驗高中,始終石沉大海。他也批臺大傲慢,前幾個月校區路樹倒塌,校方僅拉封鎖線,現在樹還倒在那邊。
「地方對臺大的信任已經磨光了。」毛振福抱怨,地這麼大,教育、運動或社區用途都能活化使用,卻閒置至此,實在可惜。他也不滿過去臺大還會與基層里長聯繫,如今完全中斷互動,令人無法信任。
政治大學地政系兼任特聘教授徐世榮指出,臺大竹北校區多年停滯不前,凸顯臺灣區段徵收制度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徐世榮表示,依土地徵收條例第13、13-1條規定,不論一般徵收或區段徵收,都應有明確的興辦事業計劃,確保徵收符合公益性、必要性與比例性原則,「當政府以模糊的都市計劃名義辦理區段徵收,卻無實際興辦內容,就容易出現土地閒置、資源浪費,甚至侵害人民財產權的情況。」
徐世榮指出,竹北當年以區段徵收方式畫設學研用地,主張爲臺大與臺科大設校所需,但至今興辦進度停滯,顯示當初規畫缺乏真實執行意圖,進而導致土地閒置卻難以回覆原狀。他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應檢視徵收的合法性與公共性基礎,確保土地正義與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