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探店:人很多但沒排隊,駕感很好 空間一言難盡 | 聚訪

更真實、更獨立、更開放 丨 www.autoju.com

小 米SU7上市,幾乎顛覆了整個汽車行業。‍‍‍‍‍‍‍

▲圖片來源:微博@雷軍‍

劉強東曾說:“不要跟雷軍比營銷,這塊我們比不過。”周鴻禕最近批評哪吒汽車CEO:“能不能學學雷軍?”

雷軍自己說:“傳統車廠要追上我們,會非常的辛苦。小米最強的優勢是智能科技,小米肯定是全球最好的車廠之一。”

3月31日,澎湃新聞報道:SU7上市後的首個週末(3月30日),它的記者走訪了多家上海小米汽車門店,幾乎所有店都擠滿了觀衆,店員說試駕排到凌晨2、3點是常態。

在什麼情況下,小米用戶能試駕到凌晨?

▲圖片來源:車聚網

3月31日,車聚君也走訪了上海的一家小米汽車門店,發現情況有所不同。

我們去的是位於松江區九幹路168號的小米九淦店。到達時是18:25,天色已黃昏。老遠就看到一根立柱,上面有橙色的小米Logo;展廳是淺色的方盒子建築,一樓大廳燈火通明。

小米店的西鄰是阿維塔的門店,同樣燈火通明。東面不遠處是手拉手汽車港,裡面有極氪、深藍、埃安、smart、比亞迪等新能源品牌的門店。這裡是上海的郊區,但因爲小米的到來,空氣裡似乎充滿了亢奮氣息。‍‍‍‍‍‍‍‍‍‍

▲圖片來源:車聚網

一進到園區,就能看到店內的熱鬧景象。雖然沒有排隊,但也是人羣熙攘。店外擺了幾輛SU7試駕車,暫無客人試駕。正在拍照,正好一撥客人試駕回來。

這是一輛灰色的SU7 MAX版,黃色的Brembo卡鉗,即使在夜幕中也非常搶眼。一對米字大燈亮起時,光條形狀恍惚有了問界M9(參數丨圖片)和沃爾沃S60的既視感。

試駕的是一位中年女士,一邊下車一邊聊感受。她對SU7的倒車影像表達了不太適應的看法,銷售解釋這是廣角的原因,還可以看360環視和後視鏡。

▲圖片來源:車聚網

這位客人已經是蔚來車主,因爲兒子喜歡SU7的外形,吵着要讓她來試駕。

車聚君問她:如果合適,算是買給兒子的禮物嗎?她笑着說:應該全家都會開。問及試駕感受,她直言:“開起來還是蠻好開的。”

又問:整體感覺怎麼樣?這位女士略有遲疑,旁邊的家人說:還可以吧。然後大家一起笑,可能覺得當着銷售小姐姐的面聊內心想法,不太合適。

▲圖片來源:車聚網

進入展廳,整潔明亮。臨窗一字排開擺了四部SU7,不少人圍着車仔細揣摩。車聚君目測了一下,平均每部車有兩到三組客人。看樣子,以情侶/小夫妻、有年輕兒子的家庭、年輕理工男看車爲主。

客流量不錯,但沒有見到傳說中的排隊看車。

車聚君和一位銷售抱怨,在APP上預約了試駕但一直沒人聯繫。小姐姐趕緊加了微信,說排開後會通知。但是三天過去了,微信裡沒任何動靜。‍‍‍‍‍‍‍‍‍‍‍

最近看到有人抱怨,小米優先安排已訂車用戶試駕,未訂車的意向用戶很難排上。那車聚君只好靜態感受了。‍‍‍‍‍‍‍

▲圖片來源:車聚網

展廳中間,是一幅小米SU7的拆解底盤。防撞樑採用“目字型”結構,門檻樑採用“八宮格”結構,讓車聚君不由想起銀河E8上也有類似結構,只是E8門檻樑叫“十宮格”專利防護鋁脊樑,多了兩格。

SU7電池包採用C2B技術,共有三種形式:73.6度刀片電池、94.3度神行電池、101度麒麟電池。全系採用碳化硅技術,有助於降低能耗;只不過低配和中配是400V平臺,高配纔是800V平臺。

小米的電池質保是8年或16萬公里,不少新勢力是終身質保。‍‍‍‍‍‍‍

它別出心裁的地方是,展臺是一整面鏡子,這樣觀衆可以比較方便的從倒影看到底盤,不用爬在地上一探究竟。

▲圖片來源:車聚網

車聚君仔細看了一下其中的部件,發現和其它車廠有兩個不同:一是沒有了供應商的標識,要麼空白、要麼統一成小米的標識;二是不少部件上,帶有員工的名字,如EPC: Bobby Li、PM2.5傳感器:朱XX。

這可能是爲了加強“自研”的公衆形象。

其中的“智能座艙域控制器”上,有一個標籤專門註明:僅做展示用。應該是出於謹慎考慮,因爲現場確實來了不少汽車業內人士、自媒體、甚至網紅小姐姐。

▲圖片來源:車聚網

展廳最裡側,是小米SU7著名的一體化壓鑄後地板。據介紹,它採用9100噸超級大壓鑄機,把72個後地板部件壓鑄在一起,焊點減少了840處、重量減輕了17%、車內噪音降低了2分貝、耐久壽命可達200萬公里。

業內曾有爭議,小米的壓鑄機來自海天,是否算自研?

要看整個壓鑄集羣,它分三個部分:壓鑄設備、壓鑄材料、壓鑄產線,第一部分壓鑄機確實來自海天,由雙方聯合研發;壓鑄材料即傳說中的小米泰坦合金,是多數車企在用的國標鑄鋁;壓鑄產線則由小米主導設計和調試。單說壓鑄機本身,難說完全自研;但要說整個壓鑄集羣,有自研成分。

這項技術最先由特斯拉在業內應用,之後迅速被其它車企效仿。

▲圖片來源:車聚網

再旁邊,是小米的三臺電機。分別是21000轉/220kW的V6電機、21000轉/275kW的V6s電機、27200轉/425kW的V8s電機。

V6由小米和聯電聯合研發,水冷永磁同步技術,用作SU7低、中配的後電機。V6s與匯川聯合研發,油冷永磁同步技術,用於SU7頂配的後電機;高配的前電機也是與匯川合研的220kW油冷異步電機。

V8s則由小米完全自研,預計在2025年量產。

▲圖片來源:車聚網

天色已晚,店員說19:00閉店。晚出去的客人,可以從旁邊的小門走。

這時,仍有一個可愛的小朋友,站在一輛SU7車頭前,向父母比出一個V字手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小米生態,大概指小米家電的普及,讓呀呀學語的小朋友也能知道“小愛同學”意味着一段智能溝通的開始。再看到小米汽車,會減少熟悉成本。這種“潤物細無聲”的營銷方式,既不違反廣告法,又能把品牌認知從娃娃抓起。

▲圖片來源:車聚網

內飾大家比較熟悉了,方向盤上的接縫略多,還好不算凌亂。正中的小米Logo是字母全拼,而不是店頭的MI標。不少米粉抗議,但其實這是在向特斯拉致敬:煥新版Model 3也採用了印字,而不是圖形標識。

低配、中配都沒有HUD,只有頂配的Max版纔有56寸擡頭顯示。

條形儀表盤,讓人想到路特斯的風格;方向盤右下的紅色Drive Mode按鍵,讓人不禁想起雷軍宣傳的16.8億種駕駛模式。

關於SU7的空間,雷總說自己身高181cm,坐進去空間完全沒問題。車聚君恰巧180cm,比雷總矮了一公分。於是和友媒拍了一段「一鏡到底」。

▲一鏡到底小試小米SU7空間

時長約3分鐘,建議WiFi下觀看

整個空間怎麼說呢,整體有點奇怪。

以車聚君的乘坐習慣,前排座椅默認的位置太低,如果不調到最高,會有“坐小板凳”的感覺。調到最高後,腿部的縱向空間還可以,膝部與駕駛臺還有一拳距離。但是垂向空間明顯侷促了,頭部離車頂很近,而且打開副駕遮陽板後,視線完全被擋住了。前排的橫向空間也不算寬裕。

有米粉批評說,那你爲什麼不調低?

其實調低也有其它問題:後排縱向空間就小了;而且座椅低了後,後排乘客的腳,就不容易放入前座下方的空間了。最主要的是,以車聚君開了7年Model S的習慣,小米SU7座椅調低後,真的不太舒服。

▲圖片來源:車聚網

後排的縱向空間不錯,膝部與前排座椅有兩拳距離。頭部空間有一掌多距離,尚可接受。但問題是腿部空間有些不舒服:大腿前1/3處是懸空的。只有把腳伸到前排座椅下方,腿部才能和座椅基本貼合,但這裡腳就像被別住一樣不自在。

總之,後排的腳和腿,總有一個不太好安放。

小米SU7軸距3米、車長4997mm,是一款中大型轎車,按說空間應該比較闊綽。原因是造型致敬了保時捷Taycan,採用了長車頭設計(佔比約31%),優點是前備箱寬大,缺點是駕乘空間相對較短(佔比約46%)。

此外,它追求極致的風阻係數,低至了0.195;加上後排電池包並沒有像Taycan、Lucid、阿維塔12那樣向下凹陷,導致垂向空間侷促。

▲圖片來源:車聚網

整體看,SU7的空間不能說很差,有寬裕之處,也有逼仄之處;但肯定不像官方宣傳的那樣“超寬敞”。當然也取決於是誰坐,如果身高不到180,可能挑戰不會這麼大。

評論區米粉說:轎跑不都這樣嗎?想空間大你買SUV去。轎跑確實空間不大,但Taycan沒有宣傳過空間“超寬敞”啊?

雷總一直說SU7在致敬Model S,其實不應該致敬Model S的智能,更應該致敬它的空間處理。另外座椅舒適度,可學下沃爾沃。‍‍‍‍‍‍‍‍‍

總之,外觀和空間完全是因人而易的事,歡迎大家到小米門店去親身體驗。

車聚小結

小米上市,大殺四方。據說目前鎖單量達4萬,提車週期最長等8個月。

▲圖片來源:車聚網

今天,小米在北京舉行了首批車主交付儀式,雷軍爲車主親手交車,還主動開車門禮讓,一時傳爲佳話。‍‍‍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上市還不到一週,已接連傳出小米試駕車過彎甩尾、試駕車異響漏液、展車座椅破損、展車鈑金凹陷等事件,網絡上也不乏對小米過度營銷的質疑。另外還有消息稱,退訂率達40%。

前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在一場直播中表示:小米前期營銷非常成功,接下來業內普遍關心它的產能是否能跟上、交付週期是否能勻速進行、首批新車質量是否達到用戶預期?‍‍‍‍‍‍‍‍‍

劉強東在讚歎雷氏營銷時,後面又說:“但是營銷不是關鍵,還要看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