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Q2營收、淨利 再創巔峰
小米企業識別。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六季小米集團淨利表現
大陸科技大廠小米集團19日港股盤後公佈最新財報,受益於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業務收入創新高等因素,2025年第二季營收年增30.5%至人民幣(下同)1,159.6億元,創單季營收歷史新高,也優於市場預期的1,149億元。期間內,經調整淨利年增75.4%至108.3億元,同樣締造歷史新高,並優於預期的102億元。
小米港股19日股價收跌1.23%至港幣52.4元,年內累計上漲54%。
華爾街見聞報導,各項業務方面,2025年第二季,小米AIoT業務保持強勁增長趨勢,收入年增44.7%至387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智慧大家電(空調、冰箱、洗衣機)表現特別突出,收入年增66.2%,毛利率提升至22.5%,成爲穩定業績的重要支柱。
期間內,小米智慧電動車業務收入達213億元,首度突破200億元,反映出業務已步入規模化增長趨勢。上半年小米汽車交車量已超過15.7萬輛,其中,第二季小米汽車首款SUV「小米YU7」新車即便還未開始交車,單季交付車輛仍高達8.1萬輛。第二季該業務毛利率達26.4%,經營虧損收窄至3億元,遠超市場預期。
2025年第二季,小米手機業務承受市場競爭加劇、促銷活動帶來的壓力。儘管期間內全球手機出貨量年增0.6%至4,240萬支,但小米收入年減2.1%至455億元,主因是海外市場低價機型拉低整體平均銷售單價(ASP),該業務毛利率也從12.1%降至11.5%。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19日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第二季小米汽車業務經營虧損收窄至3億元,按照目前的速度,有望在下半年單月或單季盈利。但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小米在汽車等創新業務上的費用投入逾300億元,累計虧損仍巨大,全面盈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針對小米汽車全年35萬輛的交車目標,盧偉冰表示有信心以高品質完成,又指小米不參與汽車「價格戰」,也不參與「內卷」,小米汽車的重要任務是交付汽車。此外,該公司決定在2027年進軍歐洲電動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