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承壓,特斯拉在華尋求AI“破局”:擬引入豆包和Deepseek大模型

面對中國市場日益嚴峻的銷量挑戰與激烈的技術競爭,特斯拉正計劃通過引入本土AI技術來提升其產品吸引力。

據特斯拉官網發佈的一份最新服務條款文件顯示,公司計劃在其中國銷售的車輛中,整合由Deepseek和字節跳動旗下“豆包”大模型提供支持的車載語音助手功能

此舉對特斯拉至關重要。數據顯示,2025年前七個月中,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出貨量有六個月出現同比下滑,其中7月份的交付量同比下降了8.4%。通過引入更符合中國用戶習慣的AI交互體驗,特斯拉試圖扭轉頹勢,重新激發消費者的購買興趣。

儘管計劃已通過官方文件披露,但具體實施的時間表尚不明確。據報道,多位受訪的特斯拉車主表示尚未收到關於新服務條款的通知。特斯拉官方微信應用的最新一次“空中下載”(OTA)更新記錄日期爲8月18日。

本土化AI加持,應對銷量下滑與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

根據服務條款文件的描述,新的AI功能將賦予駕駛員更強大的語音控制能力。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指令操控導航應用、車載娛樂系統、調節車內溫度,甚至獲取新聞更新。

在技術分工上,語音指令將主要由字節跳動的“豆包”模型處理,而AI交互聊天功能則由Deepseek負責。文件顯示,這兩款模型均部署在字節跳動旗下的“火山引擎”雲服務上。此舉旨在爲中國車主提供更加本地化的體驗,因爲他們已習慣於功能豐富的科技化汽車座艙。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和吉利此前也已轉向Deepseek等模型來優化其車載用戶交互。

特斯拉引入中國本土AI模型的決定,與其當前面臨的經營困境密切相關。最直接的壓力來自於持續下滑的銷售數據。2025年前七個月,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月度出貨量僅有一個月實現同比增長,顯示出其在中國市場的增長引擎正面臨挑戰。

外資車企“入鄉隨俗”成趨勢

特斯拉的這一舉措並非孤例,它反映了一個更廣泛的行業趨勢:爲贏得中國市場,外國汽車製造商正越來越多地與中國本土科技公司合作。中國市場的獨特性和嚴格的合規要求,使得跨國車企必須調整其全球統一的技術戰略。

例如,寶馬汽車在今年3月宣佈,已深化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關係,計劃將後者的“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引入專爲中國市場打造的下一代車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