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恐龍」入侵全臺12縣市 移除量逾10萬隻 恐向北擴散
外來物種綠鬣蜥入侵問題嚴重,嚴重影響生態。(圖/報系資料照)
外來物種綠鬣蜥入侵問題嚴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綠鬣蜥最初主要分佈在屏東及高雄,並逐漸向北擴散至臺南、嘉義、臺中等縣市,全國已12縣市都有其蹤跡,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臺移除綠鬣蜥數量達10萬8544只,較去年全年8萬2595只多出2萬5949只,僅半年數量就已超越去年全年,高雄市以4萬5018只居全國之首,屏東縣以3萬4050只排名第二,林保署示警,若無有效移除,綠鬣蜥的擴散速度恐將加快。
林保署統計顯示,今年1月截至7月16日,全臺綠鬣蜥移除量已達10萬8544只,較2024年全年8萬2595只增加2萬5949只。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高雄市以4萬5018只居全臺之首,屏東縣以3萬4050只居次,接着依序爲臺南市1萬1873只、嘉義縣1萬2478只;其他縣市如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臺中市、臺東縣、花蓮縣、嘉義市、新竹縣等,也可見綠鬣蜥的蹤跡。
今年5月高雄澄清湖園區驚見一隻體長超過170公分、宛如「恐龍」的巨型綠鬣蜥,引發民衆驚慌。(圖/J爸提供)
林保署表示,綠鬣蜥早期以寵物名義引進國內,因成長迅速,部分飼主無法負擔飼養成本與空間需求而棄養;也有因飼養管理不當,導致綠鬣蜥自行脫逃,進而在野外繁殖。
林保署指出,綠鬣蜥最初主要分佈於屏東與高雄,隨後逐漸向北擴散至臺南、嘉義等地,目前仍以臺中以南縣市爲主要分佈區域,最北到達臺中;苗栗等地則屬零星通報,接獲通報後均已立即捕捉移除。
林保署說,綠鬣蜥與原生物種競爭棲地與食物資源,對生態系造成威脅;同時大量啃食農作物,導致農民嚴重經濟損失,若無有效移除,擴散速度恐將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