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車指標向多子女無車家庭傾斜,北京發佈生育支持政策15條

7月31日,《北京市關於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工作措施》(簡稱《工作措施》)印發,從加強生育服務支持、強化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生育友好多元支持政策、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四方面,提出15條具體措施。

其中提出,結合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建立並實施生育補貼制度;將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納入公共租賃住房優先配租範圍;在以家庭爲單位配置小客車指標時,加強對多子女無車家庭的傾斜支持。

去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簡稱《若干措施》),提出了4個方面13項生育支持政策措施。此次制定的《工作措施》,也是爲了貫徹落實《若干措施》,健全北京市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育兒補貼

結合北京市實際建立並實施生育補貼制度

《工作措施》提出,建立生育補貼制度。結合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建立並實施生育補貼制度。落實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政策。

中辦、國辦印發的《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育兒補貼制度從2025年1月1日起實施,補貼對象爲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週歲以下嬰幼兒,至其年滿3週歲。育兒補貼按年發放,補貼標準爲每孩每年3600元。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郭燕紅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育兒補貼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範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羣衆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是一項惠民利民的重大舉措。

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育兒補貼制度管理規範、資金管理辦法等文件。各地也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國家和各地已經完成了育兒補貼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正在進行全流程測試。各地組織配備工作力量,對基層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按照工作計劃,各地將在8月下旬陸續開放育兒補貼申領,8月31日前各地全面開放育兒補貼的申領。

關鍵詞:生育保險

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生育保險不用個人繳費

《工作措施》提出,進一步健全生育保險制度,強化生育支持保障作用。提高生育保險產前檢查費用報銷標準,實現醫保實時結算。擴大生育保險覆蓋面,持續做好北京市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生育保險工作。研究完善參加北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等人員、參加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未就業人員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措施。

去年,北京市發佈《關於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參加生育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在其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地同步參加生育保險。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列支,個人不繳費。參加生育保險的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按照北京市生育保險相關規定享受相應的生育保險待遇,包括生育醫療費用和生育津貼。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生育保險待遇與其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申領渠道一致。

同時,《工作措施》提出,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北京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產假和生育假。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擔機制,支持引導用人單位落實生育休假政策。加強對用人單位監督指導,強化糾紛協商調解,將用人單位落實職工產假、生育假、陪產假、育兒假納入各區勞動監察範圍。

關鍵詞:醫療服務

各區至少規範化設置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工作措施》提出,推進全市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全覆蓋,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作用,加強緊密型兒科醫療聯合體建設,各區至少有1家成員單位,至少規範化設置1個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動態支持生殖健康、兒童健康等生育全程重點專科發展,推動績效工資分配向兒科等領域傾斜。深入實施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加快建設兒童友好醫院。推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夯實基層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網絡,持續優化6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服務。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保障兒童健康中的作用,積極推廣符合嬰幼兒生理特徵的適宜技術療法。鼓勵兒童藥品研發申報,不斷豐富兒童適用藥品的品種、劑型和規格。加強兒童醫療費用保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用藥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全市具有兒科診療科目的醫療機構可調劑使用本市兒童專科醫院院內製劑。

關鍵詞:托育服務

探索普惠托育服務模式,着力增加公建託位供給

在優化托育支持政策方面,《工作措施》提出,加強政府引導,建立普惠托育服務價格和財政補助動態調整機制。明確新建小區托育服務設施配建標準,與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通過創建完整社區等城市更新項目,補齊老舊小區托育服務設施短板。

擴大托育服務供給,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構建以幼兒園託班爲主渠道,社區辦託和托育機構爲重要依託,單位辦託爲有效補充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積極探索社區管理下的家庭鄰里互助照護。

探索北京市普惠托育服務模式,着力增加公建託位供給,提高公建託位佔比;推動市、區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統籌社區資源,提供更多免費或低收費場地,推動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設施建設,積極探索養老托育融合服務。積極開展計時託、臨時託等多元化托育服務,滿足就近就便入托需求。鼓勵單位托育點對外招生。

據瞭解,根據《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到2025年,北京要做到托育服務政策法規體系和標準規範體系基本健全,多元化托育服務供給體系基本建成。其中,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達到4.5個,普惠託位佔比不少於60%。

同時,《工作措施》提出,建立婦幼保健、基層衛生、疾控機構對轄區托育機構衛生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支持指導機制,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建立嬰幼兒養育照護實踐基地。

關鍵詞:教育保障

統籌考慮同一家庭子女“長幼隨學”

《工作措施》明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根據適齡人口規模變化,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制度。不斷優化財政保障政策,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深入落實“雙減”政策,支持中小學校積極開展課後服務和社會實踐項目。在幼兒園及義務教育階段,結合學位實際,統籌考慮同一家庭子女“長幼隨學”。保障符合條件的公共租賃住房羣體享有與購房羣體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同等權利。

在住房支持政策方面,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未成年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可納入公共租賃住房優先配租範圍,並在戶型選擇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子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與子女父母同時申請保障性住房的,優先考慮就近配租配售。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結合實際出臺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多子女家庭租賃房屋並備案的,可按實際月租金提取公積金,不受月繳存額限制。

完善促進婦女就業政策,加強對女性勞動者特別是生育再就業女性的職業技能培訓。督促用人單位依法依規落實對女職工特別是孕產期、哺乳期女職工的特殊勞動保護。

此外,加強交通出行保障。在以家庭爲單位配置小客車指標時,加強對多子女無車家庭的傾斜支持。

■專家觀點

《工作措施》形成“生-養-育-住”全鏈條支持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表示,生育保險制度作爲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生育率的作用具有雙重性,既通過直接的經濟保障和醫療服務支持降低生育成本,又通過配套的社會政策間接影響生育意願。北京市將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納入生育保險,又提出完善靈活就業等人員的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措施,這些措施在全國將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孫潔認爲,生育津貼僅覆蓋短期收入損失,養育成本佔家庭收入比例長期居高。《工作措施》從經濟補貼、托育服務、住房支持、教育保障、職場權益等多維度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形成“生-養-育-住”全鏈條支持。

在經濟補貼方面,生育補貼和保險覆蓋可減少家庭短期支出,尤其對中低收入羣體效果顯著。公積金貸款額度和公租房優先配租政策,直接減輕多孩家庭居住負擔。教育保障方面,增加幼兒園學位供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統籌考慮同一家庭子女“長幼隨學”,切實解決孩子跨校就讀接送難、家長精力分散顧不全、家庭教育成本高等現實難題。托育服務供給若託位目標達成,可緩解“無人帶娃”的困境;企業激勵措施可能減少女性因生育導致的職業中斷風險,提升生育意願。“最重要的是,政策釋放了鼓勵生育的信號。”孫潔說。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白爽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