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客車前6月進口額衰退22% 近16年同期最深跌幅
財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小客車進口33.4億美元、年減22.2%,爲民國99年以來、近16年同期最深跌幅,主要進口國爲德國、日本、美國,其中以自美進口衰退37.5%減幅最大,主因除基期偏高,外界預期關稅談判可能涉及關稅、貨物稅調降,也使購車態度觀望。
財政部統計處今天發佈「114年上半年我國出進口貿易概況」專題指出,AI應用日新月異,推升半導體晶片需求,電子零組件出口擺脫連續2年衰退的窘境,今年上半年出口987億美元,大幅成長22.2%;其中積體電路因電子產品紛紛導入AI功能,加速晶片朝更小技術節點推進,對先進製程產品的需求益加強勁,帶動年增23.5%。
同時,上半年電容器及電阻器受益於AI帶動高階產品需求,加上客戶庫存已逐漸回到健康水位,產能利用率持續攀高,出口年增11.3%;印刷電路亦在AI伺服器升級與出貨潮中受惠,出口年增4.8%;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廠商雖積極轉型,但傳統應用仍面臨中國競爭,致LED外銷年減7.4%,連續第4年邁入衰退。
檢視進口情形,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受惠於科技產業鏈分工運作與出口引申需求,臺灣自南韓進口大量記憶體,推升上半年臺灣農工原料進口增加近2成;資本設備因半導體設備及資通設備進口倍增,年增近6成;消費品進口受資電產品買氣提升與小客車減少交互影響,小增2.3%。
值得注意的是,小客車今年上半年進口33.4億美元、年減22.2%,爲民國99年以來、近16年同期最深跌幅,除與去年同期比較基期偏高有關,另外界預期臺美關稅談判可能涉及關稅、貨物稅調降,民衆購車意願觀望,也可能使買氣下滑。
據統計,上半年臺灣進口小客車來源主要包含德國10.9億美元、日本10.47億美元、美國3.11億美元等,與去年同期相比,德國衰退26.8%、日本年減3.19%、美國衰退37.5%。
此外,外貿市場方面,財政部統計處指出,今年上半年臺灣對東協10國出口規模寫下新猷,其中對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在供應鏈移轉效應及AI商機挹注下,對臺灣伺服器、顯示卡與晶片等拉貨強勁,出口增幅分別爲13.8%、94.6%、21.2%;對泰國在電子零組件驅動下,年增10.8%;對寮國因化學品(金屬電阻漿)出口持續擴張,增幅逾2倍,上述5國出口值均爲同期新高。
同時,臺灣上半年對印尼出口資通與視聽產品大幅年增逾5.6倍,官員表示,此現象多少也與供應鏈移轉下的國際分工效應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