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K播早報|OpenAI計劃發佈GPT-4.5模型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創逾4個月以來新高
《科創板日報》2月13日訊,今日科創板早報主要內容有:國臺辦迴應美方威脅對芯片半導體課徵高關稅;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已從京東下架;滬硅產業子公司簽訂10.54億元採購框架合同;成大生物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股票復牌。
《科創板日報》主播小K爲您播報。
【市場動態】
國臺辦迴應美方威脅對芯片半導體課徵高關稅
國臺辦12日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有記者提問,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表示將對電腦芯片、半導體進口課徵高關稅,並再度稱98%的芯片生意都跑到臺灣,希望這些產業回到美國。民進黨當局稱將提出4項“應對措施”,“強化臺美產業合作”。對此有何評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美國有關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再次證明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事實一再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所謂“應對措施”不過是“賣臺媚美”,只會損害臺灣產業發展的根基,犧牲臺灣民衆的利益福祉。
OpenAI計劃在未來幾周內發佈GPT-4.5模型 未來將推出整合多項技術的GPT-5
OpenAI首席執行官奧爾特曼宣佈,OpenAI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名爲GPT-5的模型,該模型將整合OpenAI的大量技術,包括o3,並應用於聊天機器人ChatGPT以及API平臺。因此,OpenAI不再計劃將o3作爲獨立模型發佈。根據奧爾特曼的帖文,在GPT-5推出之前,OpenAI計劃在未來幾周內先發布GPT-4.5模型,代號爲 “Orion”。奧爾特曼稱,這將是OpenAI最後一個“非思維鏈模型”。與o3及OpenAI其他推理模型不同,非思維鏈模型在數學和物理等領域往往不太可靠。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2.73% 阿里巴巴股價創2022年7月以來新高
熱門中概股多數上漲,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收漲2.73%,創去年10月8日以來收盤新高。阿里巴巴漲近5%,股價創2022年7月以來新高。向上融科漲近12%,富途控股漲逾9%,嗶哩嗶哩漲超6%,理想汽車、蔚來、百度漲超4%,小鵬汽車、本站漲逾3%。
合肥:2025年將持續提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三大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羣能級
合肥市2月11日在當地召開的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暨重點項目推進會上提出,合肥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是在因地制宜上下功夫,合肥要建設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羣,加快構建體現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合肥將持續提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等三大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羣能級,力爭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生物醫藥等躋身新的國家級產業集羣。產業規模方面,合肥力爭新能源汽車產業營收規模突破5000億元、集成電路與新型顯示產業集。
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已從京東下架
宇樹科技的人形智能機器人G1一度上架京東,售價爲9.9萬一臺,預計45天交付。目前,該產品已從京東平臺下架。產品頁面顯示,該人形機器人型號爲G1-001,使用場景爲娛樂陪伴,續航時間2—4小時。一臺G1體重約35千克,身高127釐米,有3指力控靈巧手,23至43個關節電機,配備3D激光雷達等。目前G1產品的保修期爲8個月。客服表示,這款產品於2月11日上線平臺,並稱目前不再面向個人進行銷售,可以撥打宇樹科技官方電話對接銷售人員。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方面瞭解,宇樹目前沒有完成新的融資,股東的變動,是原宇樹老股東自己的變動,新股東爲轉股進入。宇樹近期也不會新開融資。
【公司面面觀】
滬硅產業:子公司簽訂10.54億元採購框架合同
滬硅產業公告稱,子公司上海新昇及其控股子公司新昇晶睿、晉科硅材料擬與供應商鑫華半導體簽訂電子級多晶硅採購框架合同。合同有效期爲5年,自2025年1月1日起至2029年12月31日止。2025年至2029年,買方向賣方採購電子級多晶硅產品的數量及價格,合同總金額預計爲人民幣10.54億元(含稅)。
天準科技: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9億元
天準科技公告稱,公司擬發行可轉債募資不超過9億元,用於工業視覺裝備及精密測量儀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半導體量測設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智能駕駛及具身智能控制器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成大生物:公司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 股票復牌
成大生物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擬由遼寧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經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將於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開市起復牌。
20CM6連板青雲科技:股東嘉興藍馳和天津藍馳2月6日-2月11日合計減持1.3%公司股份
青雲科技公告稱,股東嘉興藍馳、天津藍馳於2025年2月6日-2025年2月11日合計減持1.3%股份。減持後,嘉興藍馳、天津藍馳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365.52萬股,佔公司當前總股本的7.65%,不觸及要約收購,且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科技前沿】
超導量子比特實現全光學讀取 爲架設量子計算網絡奠定基礎
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ISTA)物理學家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了關鍵性進展:實現了超導量子比特的全光學讀取。這一成果不僅爲增加可用於計算的量子比特數量鋪平道路,還爲架設基於光纖連接、可在室溫下運行的超導量子計算機網絡奠定了基礎。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國際團隊檢測到迄今最高能中微子
歐洲立方千米中微子望遠鏡(KM3NeT)合作項目團隊在11日《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檢測到了迄今能量最高的宇宙中微子,其能量估計比此前檢測到的任何中微子高約30倍。研究人員認爲,這些粒子來自銀河系之外,但其準確來源尚不明確。
超薄太赫茲電磁波吸收器面世
太赫茲波有望成爲第六代(6G)移動通信網絡的載波。不過,爲提高信號傳輸精度,需要吸收器消除噪音干擾。日本東京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成功研製出迄今最薄的電磁波吸收器,其能吸收0.1—1太赫茲頻率範圍內的波。這一成果有望促進6G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相關論文發表於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ACS應用材料與界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