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秀硬科技:中博會颳起“賽博”風

南方財經記者楊期鑫 朱治宣 廣州報道人形機器人流暢轉身,向四周的人羣揮手問好;智能機器人在宣紙上懸腕提筆,行雲流水地寫下“專精特新”四個大字;搭載仿生嗅覺芯片的黑色機器狗,靈動地躍過40cm高臺,在模擬危化品泄露場景中精準識別丙酮氣體……

這些“賽博”感十足的場景,並非出自科技巨頭之手,而是來自一羣充滿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

6月27-30日,第二十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簡稱“中博會”)上,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2000家企業參展。其中,一批中小企業攜帶着科技新品亮相,以卓越的創新能力和技術實力,充分展現出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巨大潛力和無限可能。

當前,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他們成爲創新生態的關鍵一環。與此同時,隨着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多點突破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全球範圍內的火爆,中小企業既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南方財經記者通過中博會調研發現,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態勢良好,呈現出“量質齊升”的新態勢。在參展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機器人企業軍團尤爲引人注目,展現出強大的硬實力。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從技術探索加速走向規模化應用,中小企業作爲量大面廣的創新主體,正成爲技術破局的關鍵力量,AI正全面助力中小企業實現技術突破。此外,通過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能夠將製造短板轉化爲競爭新優勢,進一步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呈現“量質齊升”的新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2024年末,中小企業數量超6000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達81萬億元。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培育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6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

其中,廣東擁有中小企業數量超過774萬戶、約佔全國1/8,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89家,創新型中小企業超過5.1萬家,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22個,爲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髮揮了重要作用。

本屆中博會上,全國31個省區市展團組成“產業軍團”。省區市專精特新展區2.4萬平方米,1145家優質企業參展,其中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4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395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863家,屬於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企業的45家,優質企業佔比達78.6%。

其中,機器人“專精特新”軍團成焦點。中博會開幕首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越疆科技重磅發佈CR 30H新品——行業首款兼具30kg大負載與300°/秒高速的協作機器人,成功破解了工業機器人領域“大負載”與“高速度”難以兼顧的長期難題。

“傳統30kg級機器人關節速度普遍低於200°/秒,而能達到300°/秒高速的機型負載往往不足15kg,”越疆科技市場總監謝凱旋指出,“CR 30H徹底打破了這一性能瓶頸。”這款新品不僅負載能力達到30kg,關節速度更飆升至300°/秒,堪稱工業自動化領域“速度與力量”的新標杆。該機器人適用於食品、日化、物流、汽車零部件等,尤其突破了協作機器人在高速高負載場景的性能限制,爲高端製造業提供了更強大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瞄準高空清潔節水難題與作業安全痛點,廣東凌度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推出了國內首款量產商用幕牆清洗機器人。這款機器人採用負壓技術緊貼牆面,自帶水箱與電源,節水性能卓越。凌度智能市場總監葉智鵬向記者介紹:“一棟30層的高樓,人工清洗和我們機器人用水比例是20比1。”這一創新產品不僅解決了高空清洗的高危問題,還因其節水特性在中東市場受到青睞。凌度智能通過與國際代理商合作,已將產品銷往2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收入佔比約60%。

以“小巨人”企業爲核心的創新力量,正深掘“縫隙市場”攻克技術瓶頸,通過多元場景應用引領產業變革風向,在全球市場中加速突圍,構築起龐大的機器人產業的金字塔底座。

當前,全球產業智能化浪潮奔涌,人工智能技術正加速從技術探索走向規模化應用。在這一進程中,量大面廣的創新主體——中小企業正成爲技術破局的關鍵力量。

其中,壽世太和醫藥研究集團聚焦於人工智能與中醫中藥的融合領域,成功研發出全國首款中醫智能戒指-靈犀約指,該產品不僅具備常規健康監測(心率、血氧、體溫、睡眠、運動)功能,還具有獨特的智慧中醫檢測功能。

壽世太和醫藥研究集團董事阮翎晞向記者介紹,與智能手錶相比,智能戒指的數據採集器位於指腹位置,巧妙規避了毛髮等常見干擾物,數據採集的精準度較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正以智能戒指爲硬件終端,構建“數據採集-資產轉化-生態賦能”三位一體商業閉環:通過持續獲取羣體健康體徵數據形成動態畫像,脫敏後向B端合作企業共享,助力破解中小企業“數據孤島”困境。據阮翎晞介紹,目前已經和國內兩家企業形成合作,如燕窩品牌“小仙燉”通過戒指用戶體質數據反向定製功能性燕窩產品,門窗企業通過採購智能戒指作爲贈品,獲取C端用戶數據並二次裂變。

此外,AI在助力中小企業研發方面正發揮着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妝溯(廣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家傳指出,傳統化妝品研發模式高度依賴工程師的個人經驗,且過程中99%的失敗數據卻沒被記錄,一旦工程師離職,這部分隱性知識也隨之流失,企業難以沉澱爲技術資產。

然而,藉助AI研發系統,實驗過程全鏈路得以數字化,新工程師能夠調用歷史失敗數據,有效規避重複試錯,將對個人經驗的依賴轉變爲系統智能輔助,實現經驗數據化,將隱性知識轉化爲企業資產。此外,企業還可基於行業通用大模型,精準分析市場真僞需求,例如特定膚質人羣的規模、地域分佈等,從而避免盲目立項,減少企業資源的浪費。

鄧家傳認爲,未來化妝品行業的產能將大幅縮減,預計不會超過1000家工廠,只有那些研發能力強、生產能力先進、智能製造能力突出、數字化管控能力強,並且能夠將數據能力轉化爲大數據並接入AI大模型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廣東是製造業大省,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本次展會上,運營商帶來了賦能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法寶”。

“老師傅”工業大模型,是廣東聯通爲服務新型工業化量身打造的應用平臺。它將資深工程師的經驗固化爲AI能力,實現零代碼生成運營看板,讓業務人員也能輕鬆分析數據。

目前,廣東聯通已累計打造1000多家5G工廠、服務15個省級產業轉移園、建設了19個廣東省特色產業集羣、助力4000多家中小企業“鏈式”轉型。廣東聯通相關負責人表示,5G+AI數智工廠憑藉毫秒級時延、釐米級高精定位與超高可靠性,上百臺AGV可實現無擁堵智能調度,遠程切換車型生產僅需90秒。

今年AI賦能熱潮下,AI玩具需求增長。在“中國玩具之都”汕頭澄海,廣東移動聯合龍頭企業研發AI芯片,節省中小企業開發時間和成本,實現玩具AI化。中國移動AIoT玩具智能體平臺整合六大模型,滿足用戶對玩具的互動需求,助力傳統制造與前沿AI技術融合。

當前,以AI爲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深刻變革經濟社會發展。在裝備製造領域,AI輕工廠、5G-A無源物聯網倉儲管理等助力企業提效;紡織服裝行業,AI紡織質檢提供精準質檢;智能家電有AIGC平臺構建智能助手體系;陶瓷家居有低碳能耗方案促綠色發展;數字園區有AI產業智服;智能辦公有5G隨e籤等覆蓋多場景。

通過數字化轉型,中小企業可變製造短板爲競爭新優勢。鄧家傳表示,中小企業以往在客戶來訪時,企業着重介紹的往往是產品和研發能力,而生產車間的製造能力卻鮮少提及。如今,情況已然不同。當客戶到訪,企業首先強調的便是自身強大的研發實力以及更勝一籌的製造能力。企業會自豪地介紹所採用的無機無煙化機器人、數字化管控系統等先進設備與技術,全方位展示其生產管控能力。憑藉出色的研發與生產管控能力,企業的接單能力自然不斷增強,生命力愈發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