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遭詐騙集團冒用收40筆可疑款項 恐成警示帳戶
詐騙集團盯上公益帳戶,消基會遭冒用收40筆可疑款,恐成警示帳戶。(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年來,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已成爲社會的一大隱憂,消基會的捐款帳號也不幸成爲詐騙集團的利用對象。消基會表示,2024年5月、6月期間,接獲2筆附有異常註記的「捐款」,經過調查,爲詐騙集團在正式騙取金錢前,會先提供一個銀行帳號給受害人匯款,測試其帳戶的可用性,結果消基會的捐款帳戶便不幸成爲詐騙集團的測試對象,這不僅影響了消基會的信譽,甚至公益組織擔憂帳戶可能因此成爲「凍結戶(警示戶)」,經費運作將頓時受到嚴重打擊。
截至2025年6月25日止,消基會已累計收到40筆此類可疑捐款,且至今仍不斷收到類似款項,多個公益組織也遭遇類似情況。消基會也因此接獲筆錄通知、刑事傳票。
近年來,詐騙事件層出不窮,已成爲社會的一大隱憂,消基會的捐款帳號也不幸成爲詐騙集團的利用對象。(報系資料照)
消基會說,向金融機構洽詢,得到的答案是「除非關閉帳戶,否則無法避免防範」,此迴應讓消基會備感無力,擔心未來可能因接獲過多警局或地檢署通知而疲於奔命,亦擔憂消基會帳戶會無端遭列爲警示帳戶而凍結,影響會務運作。然面對此可能風險,消基會除憂慮外竟無計可施,僅能被動應對,成爲詐騙事件的另類受害人。
消基會呼籲,內政部警政署、金管會在查察警示帳戶時,亦應同時關注公益組織帳戶被詐騙集團利用的狀況,針對公益組織目前面臨的窘境,研議如何在實務上給予行政上協助,以避免公益組織的帳戶受到波及,進而致公益組織運作受有影響。
一旦公益組織帳戶被波及,亦應詳予查明該公益組織是否確實參與詐騙案,抑或僅是無辜受害者,再決定是否將該帳戶列爲警示戶而凍結,避免一經被害人報案即將公益組織帳戶列爲「警示戶」或「凍結戶」,影響公益志業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