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貨車成馬路殺手肇事是大型車3倍 中市4路段名列前茅
臺中市民進黨議員聯合質詢,指小貨車正成爲臺中街頭的「馬路殺手」,要求市府提出具體對策,別讓市民持續暴露於風險中。記者陳秋雲/攝影
臺中市9月初大雅區發生小貨車與機車相撞釀一死一傷,引發交通安全關注。市議員陳俞融痛批,小貨車涉入交通事故件數與主要肇事件數,竟爲大型車(砂石車、公車等)的三倍以上,成爲臺中街頭的「馬路殺手」,要求市府提出具體對策,別讓市民持續暴露於風險中。
交通局長葉昭甫迴應,車輛多的地方,車流量多,勢必導致車禍會多。但這些高肇事路口裡大型傷亡少,因爲尖峰時段車速慢,大部分都是側撞、擦撞事故型態,道安防制從交通工程、執法面下手,在交通工程相關標誌牌面、車道畫分都持續在做,道安宣導也在學校、長青學苑等各地方宣導。
陳俞融根據市府資料指出,自2023年至今年8月底,小型貨車涉入交通事故件數與主要肇事件數,竟爲大型車(砂石車、公車等)的三倍以上,其中「轉彎不讓直行車」長年高居肇事主因。臺中市小貨車登記數達12萬6252輛,爲六都第一,遠超高雄及臺北。光2023年至2024年間,小貨車事故高達3萬4千多件,規模驚人。
她指出,2023年至2025年8月,大型車涉入事故4146件,小貨車則達1萬3114件;其中以小貨車爲肇事主因者達7645件,是大型車的3.4倍。肇事熱點連年重複,「北屯區臺74線」連兩年高居第一,「五權西路二段」、「太原路三段」、「中清路三段」等路段也名列前茅。
陳俞融批評,市府年年掌握高風險路段卻毫無改善,「所謂滾動檢討根本是原地打轉,滾到讓市民鮮血直流!」她指出,駕駛多在有號誌路口仍違規轉彎,未讓直行車先行,凸顯宣導無效、執法不足。
她要求市府推動「精準宣導」,與貨運公會及企業合作,針對職業駕駛辦理強制回訓講習,將「路口停讓」列爲必修課程,並定期公佈高風險業者名單,促進社會監督與內部管理,讓駕駛教育落實。
陳俞融強調,市民安全不能只靠口號,市府必須正視小貨車與大型車的安全風險,拿出具體改善方案,別讓勤奮打拼的司機成爲威脅用路人生命的未爆彈。
議員陳淑華也指出,臺中交通事故死傷數逐年攀升,市府僅強調標線改善與宣導,卻忽視根本原因,應放下官僚傲慢、對症下藥。
蕭隆澤則批評,人行道改善工程若脫離實際路況,反成新肇事點,「有些路口改善比未改善更危險!」呼籲交通局應負起專業責任。
陳雅惠則要求市府針對高風險路段加強監測、執法與駕駛輔導,從教育、設計到管理全面檢討,讓臺中道路不再成爲安全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