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災 落實夥伴作業
新竹縣一起移工宿舍火警造成分隊長遊尚樺殉職,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上午至民進黨中央黨部外抗議,呼籲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正視公安問題,提出具體政策規劃。記者餘承翰/攝影
新竹縣消防局新工分隊長遊尚樺爲救人不幸殉職,消防局內部初步研判裝備正常沒問題,可能是遊分隊長使用的空氣瓶空氣耗盡,爲求生而解開面罩呼吸,因而吸入大量濃煙不幸喪生。
根據媒體報導及相關消防人員說法推測過程,遊尚樺和消防隊員們從陽臺救下四人後,他又和另名消防員去各房間搜索受困民衆。遊離開水線後,到最東側最內房間搜索,但過程疑似氧氣瓶耗盡,氣瓶不斷髮出警報呼叫,生命呼叫器也啓動,其餘隊員接獲緊急訊號,又發現遊不見,立即入室搶救,再發現遊時,他已倒在房間門口無生命跡象。
無獨有偶的是,二○一七年,同樣是新工分隊的隊員林永軒,在搶救工廠大火時,剛救出十三名工人,自己卻因空氣瓶空氣耗盡,被迫摘掉面罩呼吸求生,不幸吸入性嗆傷倒臥火場,送醫後不治身亡。
進火場的消防員雖有一套個人安全回報機制(PAR),主動回報管制員任務執行進展,與管制員的呼叫機制雙向確保執行任務的安全。不過資深消防員說,這些配備與SOP再完備,想安全撤出火場,還是要靠團隊合作,任何人都不能落單纔是王道。
正如夥伴系統(buddy systems)在安全作業中所進行的方式,兩個人以上(夥伴)作爲一個整體共同運作,讓他們彼此能相互監督、互相幫助、注意彼此的安全。
夥伴作業包括互護夥伴作業,兩人作業互相確認彼此之安全;監護夥伴作業,一人作業另一人在外監視確認其安全。在高風險的作業中皆不得單獨一人作業,如:侷限空間作業、電氣作業、高空作業及救災作業(消防人員),因爲作業風險高,有許多無法預期之突發狀況,若單獨作業個人難以脫困,將面臨身命之威脅。
這種觀念在生活上也適用,如:登山活動,女子夜歸,長者獨居,都將面臨危險而無法自行脫困的危機。消防隊員爲了救人出生入死,英勇精神令人敬佩,但在保護他人之際,應先保護好自己,除了出任務前的裝備齊全之外,更應注意避免單獨進入險境。
消防人員接連發生鋼瓶空氣用盡而喪命的前車之鑑,應深刻檢討救災的策略與防護對策,火場救人落實夥伴作業,在面臨危急時刻纔不致孤軍奮戰、無力脫困,方能杜絕此類憾事一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