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瀋陽、陳奕迅女兒等星二代扎堆出道:光環是敲門磚,實力纔是真底氣

近日,演員黃奕透露12歲的女兒想去韓國當練習生,並帶女兒去體驗了練習生生活,再度將“星二代出道”的話題推向公衆視野。

記者梳理髮現,近段時間娛樂圈正迎來一波星二代集中出道潮:6月19日,小瀋陽女兒沈佳潤率先以K-pop solo歌手身份在韓國出道,首張迷你專輯《Never Afraid》包含主打曲《Freeze!》及非主打曲《One Spot》,一登場便自帶高話題度;6月23日,陳奕迅女兒陳康堤正式簽約香港華納唱片,首支英文單曲《doll》於6月26日全球發行;6月24日,蘇見信的女兒蘇祐婕發佈首支單曲《MELTY LOVE》,同步上線MV,官宣歌手身份。

從簽約頭部唱片公司到快速推出首支作品,星二代們頂着父輩光環踏上演藝路。但光環之下,公衆的目光始終帶着矛盾與審視——既有對“虎父無犬女”的期待,也有對“資源碾壓”的噓聲。

爲何星二代紛紛扎堆娛樂圈?答案藏在資源與天賦的雙重加持中。不可否認,星二代的起點確實遠超普通人,父母輩數十年積累的人脈資源、行業經驗,疊加頂級製作人、金牌詞曲作者、專業宣傳團隊的保駕護航,爲他們鋪就了一條難以複製的“快車道”。可這份“先天優勢”也是把雙刃劍:父母的名氣雖是踏入行業的便利敲門磚,卻也讓公衆目光更容易落在家庭背景上,而非個人能力本身。就像陳康堤的單曲由國際知名製作人操刀,沈佳潤在小瀋陽演唱會上當駐唱嘉賓,這些配置雖能彰顯實力,卻也讓陳康堤出道就面臨“是不是靠父親名氣”的質疑,沈佳潤剛亮相就遭遇“不願爲星二代的舞臺首秀買單”的爭議。

面對爭議,實力永遠是打破質疑的最佳通行證。星二代選擇追隨父母的腳步踏上演藝道路,本身並非不可取,真正的關鍵在於能否用專業能力匹配外界的期待與關注。就像被稱作“黃金配角”的王驍,多年來始終以低調姿態深耕演技,憑藉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的沉甸甸榮譽,以及在《南京照相館》等作品中極具層次感的表演,讓觀衆逐漸記住了“演員王驍”這個獨立標籤,而非“王馥荔的兒子王驍”這層身份附加。

目前來看,在最近這波出道的星二代裡,沈佳潤率先獲得了觀衆認可。她精通中文、英語和韓語三門語言,這樣的語言能力被視作她進軍全球市場的重要優勢。另外她從6歲起就學習拉丁舞,還在韓國接受了兩年的系統練習生訓練,展現出紮實的舞臺表現力和唱跳實力。她的新歌《One Spot》上線後,收藏量火速突破百萬,成功登頂QQ音樂韓國榜冠軍,歌詞中“美美桑內”的魔性旋律更成了現象級網絡熱詞,引發全網二創熱潮。

由此能看出,觀衆對星二代的接受度,終究和專業能力的強弱、個人付出的多少深度綁定。當父輩光環的熱度逐漸褪去,能讓觀衆真正記住的,永遠是作品本身的過硬質量,以及表演者的真實實力。這波集體闖蕩樂壇的星二代中,誰能真正憑實力站穩腳跟?時間會是最公正的裁判,作品纔會給出最有力的答案。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任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