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博會上,“多邊主義”是關鍵詞

本報赴海口特派記者 馬夢陽 尹野平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與單邊主義持續升溫的全球經貿環境下,國際企業面臨着複雜的挑戰與機遇。正在海口參加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以下簡稱消博會)的多位政商界人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對中國消費市場持續看好,並強調多邊主義對於全球經濟和貿易發展的重要性。斯洛伐克今年首次以國家館形式參加消博會。來自該國Tekmar公司出口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卡塔琳娜·尼特拉約娃指着一款巧克力零食向《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市場對我們來說非常理想,斯洛伐克有多樣的生活方式類產品,眼下正是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佳時機,因爲中國消費者也在追求更健康和多元的產品。”面對近期美國對全球多地加徵“對等關稅”的情況,斯洛伐克副總理丹尼薩·薩科娃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盟有一個共同的對外貿易政策,歐盟委員會現在傾向於與美國方面進行談判,我們將繼續關注未來談判的情況,但有一點很明確,就是我們不想繼續這場全球貿易戰,希望美國對此作出積極迴應。”新加坡企業第一次以展團的形式參加消博會,新加坡企業展團負責人宋冠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少新加坡企業出海的第一站都選擇中國,“不久前,中新自貿協定再升級,爲兩國經貿合作帶來新增長點,新加坡企業維護這種貿易自由化。”作爲消博會的“老朋友”,瑞士今年繼續組織優質消費企業和產品參展。來自瑞士貿易與投資署的中國事務高級專家丹尼爾·邦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瑞士向中國出口的大部分產品是技術類產品,如醫療機械、測量設備等,消博會可以讓瑞士更多食品、生活用品進入中國市場。在提到最近美國加徵關稅時,他表示:“對瑞士來說,擁有開放、自由的市場,沒有貿易壁壘非常重要。”“現在中國的消費市場非常有趣,當我看到中國過去20年的經濟發展時,它真的很了不起。”愛爾蘭駐華大使歐博仁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談到雙邊合作潛力,他表示,愛爾蘭對華最大的出口產品包括藥品、食品和飲料、威士忌、黃油和奶酪等,他希望在這些領域繼續深化與中國市場的合作。與此同時,歐博仁也向記者表達了對多邊主義的支持。“我們非常清楚,開放的貿易體系符合所有人的利益,這使得愛爾蘭經濟得以增長,中國經濟得以增長,世界各地的經濟得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