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幸福,再出發

乘車從重慶市城口縣城出發,沿着G347國道進入大巴山腹地,當沿途的風景從時淺時深的河溝、忽近忽遠的山壁,變爲“嵌”在路邊的連排小樓時,便到達了左嵐鄉幸福村。

幸福村,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坡耕地佔總耕地的75%。環顧四周,“巴掌田”錯落分佈,稍微平緩的坡地都種上了各色作物。

“今年我們新發展‘油稻’輪作,待5月油菜收割後,就可以把棚裡的秧苗種下去,預計可增收約3萬元。”幸福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冉宗軍指着屋後的田地,與記者說起了村專業合作社的新項目,“開展‘油稻’輪作是全體社員共同決定的,大家還將菌款作爲產業啓動資金。”

冉宗軍提到的菌款是一筆拖欠款。“之前沒信心更沒指望能追回來,沒想到縣紀委監委介入後,菌款能回到手裡,還能用於發展新產業。”幸福村村民魏寧湖說。

討回拖欠款的背後,是紀審監督貫通協同形成的合力。

2024年3月,重慶市審計局在開展鄉村振興政策落實和資金審計中發現部分項目資金異常,立即會同市紀委監委案件監督管理室進行初步研判,最終梳理了一批農村集體“三資”領域的問題線索並移交市紀委監委案管室,其中一條是關於某公司拖欠左嵐鄉5家專業合作社食用菌款長達3年的問題。

“我們以市本級帶系統,與市審計局建立了會商研判、重點突破等工作機制,形成市級橫向統籌,市、區(縣)上下聯動落實的紀審監督貫通協同工作格局。隨着工作機制日益暢通,審計移交線索質量不斷增強,查實率也不斷提高。”重慶市紀委監委案管室三處副處長陳果介紹,收到問題線索後,案管室與相關監督檢查室會商確定處置思路,由監督檢查室負責指導城口縣紀委監委重點突破,並跟蹤查辦進度。

隨着問題線索移交至城口縣紀委監委,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的協作正式開啓。縣紀委監委第一時間成立覈查組,並與審計部門取得聯繫,深入瞭解問題根源,調取相關審計資料。經查,縣農業農村委、左嵐鄉黨委在得知上述公司未按協議價收購食用菌後,不正確履職,致使食用菌款拖了3年未能追回。最終,13名責任人受到嚴肅處理。

城口縣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秦超告訴記者,由於對食用菌定價規則、市場行情等環節不熟悉,覈查組在認定被拖欠菌款的數額時犯了難,“究竟菌品定級的標準是什麼,價格是否合理,又該如何驗證……爲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協請縣審計局提供專業支持。”

類似的紀審監督貫通協同並非孤例。在案件查辦期間,城口縣紀檢監察機關與審計機關按照市紀委監委出臺的《關於深化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貫通協同的工作指引》,進一步推動紀審貫通協同走深走實,在問題甄別、專業諮詢、延伸審計等方面先後開展會商互助3次,提升覈查穿透力。同時,聯合做深做實以案促改促治“後半篇文章”,督促協調縣農業農村委、鄉政府、專業合作社和企業等共同推動拖欠問題順利解決。

“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的協作配合,進一步提高問題線索查辦質效,讓我們在3個月內快速辦結相關問題線索,並追回了36.9萬元菌款。”秦超介紹,這筆“遲到”的欠款,經各村專業合作社社員大會決定,有的作爲分紅髮給羣衆,有的像幸福村一樣,用作發展產業的啓動資金。

爲發揮本案警示教育作用,在縣紀委監委監督推動下,左嵐鄉黨委共開展7次“以案四說”,覆蓋鄉本級及6個行政村的160餘名黨員。“經歷這件事後,我們也發現了村專業合作社在項目投資、驗收覈算、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冉宗軍說,現在合作社進一步完善了制度,在投資產業項目時也更加謹慎,事前主動聯繫尋求專業指導、徵求羣衆建議,並嘗試通過電商、直播等方式,拓寬產品銷路。

如今,幸福村村民重拾信心,向幸福,再出發。左嵐鄉其他行政村也因地制宜謀劃新發展:大黃種植經驗豐富的勝利村,今年新發展了100畝大黃產業;齊心村立足本村發展實際,積極拓展信息渠道,考察適合項目……

以追討菌款爲契機,城口縣紀委監委持續發揮紀審協作配合的優勢,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關鍵環節,採取“先督後審”“邊督邊審”“先審後督”“聯合蹲點”等方式,深挖問題線索8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2人。

城口縣紀委監委持續加強紀審監督的貫通協同,完善與審計部門的信息共享、會商研判、線索移送等工作機制6項。城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周勇介紹,將以點帶面,發揮紀檢監察機關職能作用,推動各類監督貫通協調,共同查找案發單位、主管部門和行業領域的制度漏洞、監管薄弱環節、廉政風險點,督促相關單位部門防範風險、推動整改、促進改革、優化治理。(記者 陳瑤 自重慶城口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