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越戰 理該有疑美論

(圖/摘自網路)

1975年4月30日,美軍有史以來最大直升機撤僑計劃「常風行動」(Operation Frequent Wind)的最後一架直升機,清晨7時53分自駐西貢大使館頂樓起飛,長達20年的越戰自此結束,一年後南越政府垮臺,北越統一國土,成爲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直升機從大使館頂樓起飛的那一幕,成爲美國在中南半島戰事失利的重要象徵。不只越南,當時美國在寮國、柬埔寨的戰事全數失敗收場,還連帶引發越柬寮三國長期政局不穩,大小規模戰事不斷,直至1989年3月中越戰爭(懲越戰爭)結束,中南半島才逐漸恢復和平。

在戰火中美國拋棄盟友,讓對方陷入不利狀態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光是21世紀,就發生過2021年美軍自長達20年的阿富汗戰爭中撤軍,今年俄烏戰爭進入第4年,美國總統川普卻強逼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俄羅斯讓步,這兩起重大事件均引起國際媒體高度關注,歷歷在目。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日前公佈一份民調,46%臺灣民衆認爲美國在兩岸開戰時不太可能協助臺灣,同一問題在去年7月的調查不過35.4%,亦即不到一年內,「疑美論」支持者上升了近10個百分點,充分反映臺灣民衆對於美國這個盟友的信心程度。

美國利益不等於臺灣利益,甚至兩者相去甚遠,這一點在川普身上尤爲明顯。當川普4月2日在白宮草皮上揮舞着「對等關稅」大手板,要爲臺灣這位民主同盟成員加徵32%關稅,不僅破壞了美國長年建立的多邊貿易體系、衝擊世界經濟秩序,也讓民進黨政府推動多年的「新南向」一夕破功。

賴清德政府面對美國的關稅大刀,在川普還沒掀底牌前,就推着臺積電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並雙手奉上「先進製程」這個最重要的矽盾。不僅如此,在對等關稅壓境的同時,賴清德卻發表「脫中入北」口號,把國家安全一口氣梭哈,令人傻眼。賴總統說過臺灣不該有疑美論,誰敢當真?

臺積電送美、臺灣產業脫中入美,更有甚者,臺灣政府同意投資阿拉斯加LNG案,我們要負擔約投資金額440億美元(約新臺幣1.4兆元)的一半,相當於臺灣人每人約負擔3萬元,這個計劃尚未引起太多注意,政大金融系退休教授、前立委李桐豪疾呼,政府以政治凌駕一切的作爲,等同是出賣人民利益。

這些令人無法接受的政治決策,都是賴清德政府將美國利益置於臺灣利益之上,川普高喊要臺灣增加國防預算至GDP 10%、要青年服兵役延長兩年、要臺灣人吃萊豬等等,在可預見的未來,賴清德應也會照單全收。

俄烏戰爭、阿富汗戰爭、越戰常風行動等殷鑑不遠,吾人果真不該有「疑美論」,堅信美國一定會背叛盟友,必須改變現在唯一押寶美國的做法,爲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