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生動展現春節的獨特魅力(大使隨筆)

來源:人民日報

“‘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我向你們表示由衷祝賀。此次入選彰顯了春節的重要角色,它能夠表達世界各地華人羣體之間的深厚聯繫。同時,春節早已超越民族界限,成爲一項全球慶典,向世界傳遞着歡樂與和平的訊息。”申遺成功後首個春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專門錄製視頻,向中國人民送上新春祝福:“祝大家幸福、健康、富足。”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和身份認同的重要象徵,承載着家庭團聚、辭舊迎新、祈福納祥等深厚的文化內涵,也映射出中華民族對於時間、生命、家庭和社會關係的哲學思考。“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意味着這一歷史悠久的節日正式成爲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多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向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發來祝賀,認爲這一成果實至名歸,爲全球文化多樣性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表示,“春節”申遺成功,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也爲他們思考感悟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帶來啓發。

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長期致力於弘揚春節文化,每年都通過春節主題的招待會、文化宣介、傳統美食品鑑及慶祝活動等多種形式,向世界生動展現春節的獨特魅力。這些活動在突出傳統元素的同時,也注重結合現代表達方式,讓國外民衆更有參與感。代表團的努力讓春節文化逐漸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每年春節前後,阿祖萊總幹事都會錄製視頻,向中國人民送上新春祝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和各國代表也紛紛向代表團發來節日問候,這讓我真切感受到中國文化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

春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價值觀的生動體現,其理念有助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多重挑戰。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背景下,春節蘊含的和平、和睦、和諧理念,順應天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以及守正創新、交流互鑑的發展智慧,都爲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了有益啓示。“春節”申遺成功,也鼓勵更多國家挖掘本國文化遺產的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重要演講,全面深刻闡述對文明交流互鑑的看法和主張,強調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鑑成爲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樑、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中國不斷深化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務實合作,通過申報世界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記憶名錄等,深入挖掘中華文明的價值,分享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智慧,積極履行國際責任,推動文化交流文明對話,以實際行動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與廣泛讚譽。目前,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擁有世界地質公園47處、創意城市網絡成員城市18個,數量均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羣”等項目,都是具有卓越價值的文化與自然瑰寶。

展望未來,中方將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更緊密合作,加強國際文化與自然遺產領域的交流合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爲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銜代表楊新育)

《人民日報》(2025年02月11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