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論壇日學者倡「新和平」 陸學者籲承認二戰錯誤
在日本防衛研究所中國研究部主任增田雅之(右),就陸媒提問有關日方如何反思歷史的問題後,北京清華大學社科院教授達巍(左)接着發言。記者陳政錄/攝影
北京香山論壇今日上午舉辦開幕式後,下午召開多個主題會議,邀中外專家研討。因正值「九一八事變」94週年,在「大國關係走向」會議上,面對日本學者表示,「大部份日本人都知道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日方已採取很多行動開啓新和平發展,但大陸學者指出,日方應「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才能走向未來,雙方針鋒相對成爲會場焦點。
18日下午,香山論壇召開有關二戰後國際秩序、大國關係、亞太安全、政治解決局部衝突等多場主題會議。在「大國關係走向」會議上,出席者包括以色列學者和巴勒斯坦駐陸武官,及大陸軍方代表、學者,和日本、美國、新加坡、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前軍方官員和學者。
在上半場會議中,法國前外交與歐洲事務部部長、前防長馬裡坦言,二戰後建立的大國關係受到威脅,地緣政治衝突擴張,尤其新冠疫情後,大國關係改變,出現經濟下滑、網路安全等跨國境的新危機,還有核技術、5G、AI等新挑戰;中國軍事科學院前副院長、解放軍退役中將何雷則強調,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對方的國家利益,尤其是核心利益,不能挑戰對方的紅線。
在下半場討論中,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幫辦施燦德表示,要實現和平共處,可能會經歷痛苦的過程,我們必須認識到風險,保持討論,達成長期的戰略穩定;北京清華大學社科院教授達巍表示,如果中美領導人會晤,可能會讓兩國關係緩解,但這是有限的。在過去十年,中美互相認爲都是「對方的錯」,但應可停下來冷靜思考,是不是時代變了,新時代下如何共存等,特別是主要大國要有基本共識,「關係再困難,不能打仗」。
其中,日本防衛研究所中國研究部主任增田雅之發言,提及中美競爭朝向民族主義,大國競爭尖銳化可能性正在上升,以及中國大陸強調臺海、南海、東海問題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用加強軍事施壓回應美臺合作,也強化中俄軍事關係,在東北亞形成一方是美日韓,另一方是中俄或包括朝鮮的大國競爭對抗性框架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接下來的提問過程,有陸媒提問說今年是抗戰80週年,今天是「918事變」週年,日方如何反思歷史,請增田雅之和中方學者回應後,雙方開始進行「坦率」的對話交流。
增田雅之首先說,感謝記者「非常坦率」的問題。他認爲大部分日本人都知道「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不會否認80年前發生了什麼,所以也希望中國朋友知道,日本在過去80年一直沿着和平發展軌跡前行,所以能享有現在的經濟發展,和世界和平共處,這是因日本採取許多行動倡議,開啓新的和平發展。
他認爲,日本應該多采取行動,來貢獻國際體系的和平穩定,而中日共處世界這一端,不可能把彼此分開,需要加強對話,共同維護國際秩序和國際穩定。
對此,達巍說,不光中國政府、普通民衆,對日本政府對戰爭的看法是「不太滿意的」,例如釣魚臺、靖國神社等問題,「日本當時做錯了,戰爭中犯下滔天罪行」,「如果我是日本人,應該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他認爲,應把日本對和平發展的貢獻切割開來,中方讚賞日本透過發展援助對中國的支持,但日本一些人,尤其右翼者的態度,會極大影響日本形象,希望日方、中國、韓國等所有國家都應直面歷史,看到錯誤。
後續,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院長蔡承國主動發言,以東南亞視角表示,日本佔領期間,慘痛記憶是真實存在的,而現在的東南亞選擇諒解繼續前行,當前日本社會中,右翼也沒那麼受歡迎,所以應該給日本機會,同時也應保持慎重。他舉現在日本受到中國大陸和各國遊客歡迎爲例,認爲不能陷於歷史當中。
接着,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曹延中作爲會議主持人,也簡短髮表看法,認爲增田雅之並未說清楚,日本人知道「歷史上發生了什麼」具體爲何,但也同意蔡承國所說要拋下歷史走向未來。但他稱,這需要日本徹底承認錯誤。
「大國關係走向」分組會議下半場結束後,與會專家學者合影。記者陳政錄/攝影
香山論壇開幕式後,下午就「大國關係走向」舉辦分組會議。記者陳政錄/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