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鄉情/屏東恆春潮音寺 見證二戰悲劇

屏東縣恆春鎮貓鼻頭附近的佛寺潮音寺,是二戰奇蹟生還的日本兵,爲撫慰戰死同袍亡靈募款所建,也爲真實在臺灣上演的二戰歷史場景留下見證。記者潘欣中/攝影

二戰末期,日本爲支援菲律賓作戰派遣多艘補給艦南下,不少在臺灣巴士海峽被美軍擊沉,當年生還的日本兵爲撫慰同袍亡靈,集資在屏東縣恆春鎮貓鼻頭興建一座佛教寺院潮音寺,因平日不開放,外人難以窺見,蒙上神秘面紗,後來日本電視臺專程來臺,才揭開這段有警世意義的悲劇歷史。

1944年8月19日日美戰爭進入中後期,日本補給船玉津丸號航向菲律賓馬尼拉途中,在巴士海峽遭美軍潛艇擊沉,船上4820人全落海,僅65人生還,22歲通信兵中嶋秀次和大批屍體隨着洋流漂至恆春貓鼻頭海岸幸運被救起,難以計數的戰友屍體則在岸邊集中焚化。

當時在吉備津丸號的臺籍日本兵回憶,玉津丸遭美軍擊沉,海面佈滿殘破遺體,落海士兵在海中載浮載沉時仍大喊「天皇萬歲」,韓籍日本兵則哭喊「喔母泥」;倖存的中嶋秀次返國後無法忘懷當時慘狀,爲撫慰戰友亡魂,募款委託臺灣友人購地建造潮音寺,讓葬身異域的戰友長眠南臺灣。

地方文史工作者念吉成找到當年參與救援的恆春老輩,指當時不時有士兵遺體漂流上岸,在日本警察指揮下,集中到現在覈三廠出水口東側、現稱「小峇裡」的海邊焚燒,因每天有屍體漂上岸,足足燒1個月,這段悲劇場景因潮音寺興建而被發現。

1981年建成的潮音寺供奉地藏王菩薩,殿內設立萬國戰歿者慰靈碑和玉津丸號照片,寺院曾經歷土地產權糾紛,2013年中嶋秀次過世前勝訴,2015年舉行大型慰靈祭,日本議員和駐臺人員均來參加;潮音寺正前方的日華親善之丘公園,立有「永遠」碑文,遺族每年8月組團來臺公祭,只是人數逐年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