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民齊問「保護汽車產業」真有那麼重要嗎…真相是:收稅、企業回捐再一手?
PTT網友齊批臺灣汽車產業保護政策是假議題,實則爲政府每年千億稅收護航;貨物稅太香,根本不可能放手成爲最大共識。本報資料照
近期有網友在PTT股板發文,質疑臺灣爲何要長期保護汽車產業,認爲與半導體、金融等關鍵產業相比,汽車業的戰略價值有限。原PO直言:「臺灣汽車產業保護那麼多年也不見成績,也不是什麼國防這種國家不能放的產業」,更提出「保護汽車產業讓臺灣吃更高的關稅是不是不太合理?」並建議可參考越南、印尼放棄貿易壁壘換較低關稅的作法,質疑政策背後的邏輯。
在該篇討論串下,網友留言呈現一面倒風向,幾乎一致認爲「保護」只是表面理由,真正原因是政府不捨得龐大稅收。「稅收錢多多啊 捨不得放」、「光汽車稅金就多少錢了 你捨得放下嗎」、「貨物稅就是政府合法搶劫,再來都多講的」、「滿滿的稅收,吸血老百姓。保護只是籍口」,多數人直指稅金纔是核心,並點名汽車貨物稅、關稅每年合計逾千億,是政府長年依賴的「肥肉」。
也有部分網友從就業面、工業發展等角度切入,提到「汽車工業可以養活很多人」、「汽車產業是工業之母,造一臺車可以養活多少供應煉」,但仍有人反駁「不保護會有很多人失業,不要以爲只有裕隆納智捷,國瑞、臺灣本田、三陽、和大、帝寶、正新這些企業有可能會裁員或外移」。
部分網友也點出政治與利益糾葛,「裕隆集團政治獻金排行前五,不香嗎?」、「政府補助車企,企業回捐...,懂不懂?」、「收稅賺一手 財團再給政治獻金又賺一手」。更有人直接形容「官商勾結」、「衣食父母 結案」,質疑長年稅收政策背後存在政商互利現象。
對於原PO主張仿效越南、印尼以開放換取較低關稅,則有網友反酸「你現在感受到的痛苦 就是未來美國人要感受到的痛苦」、「關稅的本質就是政府搶錢,這次只是美國跟各國政府搶」,並指出國內汽車稅制多年未改革,原因在於「要砍一塊就要補一塊,沒有產業想被課稅,所以維持不動最方便」。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