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貼滿她的照片!女5年積欠387萬 融資公司「暗黑話術」曝光
▲融資業者下游、旁支複雜,以合法外衣經營手機貸、商品貸等「萬物皆可貸」的融資業務,近年引起許多人倫悲劇。(圖/資料照)
記者潘姿吟、林緯平/專題報導
疫情陰霾或許已從日常生活中淡去,許多人以爲終於重回正軌,殊不知,真正的浩劫已悄然展開:「後疫情時代的債務風暴」纔是這場災難真正的延長賽。
《東森新媒體ETtoday》深入調查融資業亂象過程中發現,每一位受害者的遭遇看似各自獨立,背後竟幾乎都繫於同一個轉折點:疫情。絕大多數當事人的困境始於疫情衝擊,生活壓力陡增,經濟防線瞬間崩潰。
66歲的羅阿姨於2024年結束了經營8年的早餐店,原本她計劃拿出退休金頂下店面,期待在不依賴兒女金援的情況下,穩健經營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然而,連續向融資公司借款的決定,讓她的生活徹底失序...
採訪那天,她遲到半小時,手機未接、訊息未讀,直到我們以爲她可能臨時取消,她才匆匆現身,滿臉歉意地說:「不好意思,我剛剛去繞了一圈……確認附近有沒有催債的人。」
她從沒想過大富大貴,只盼晚年能靠自己。那筆靠餐飲打拼存下的退休金,本想拿來做點小生意,讓人生穩穩落地,卻沒料到,踏出的那一步,竟讓她一路滑進債務的深淵。
羅阿姨自述:
我不想伸手跟孩子要錢,那是做媽媽的原則。我在餐飲業做了一輩子,凌晨3點出門、一天站10幾個小時,從不喊苦。好不容易存了50幾萬退休金,打算拿30萬和朋友合開早餐店,剩下20萬當週轉。不求賺大錢,只求穩穩過下半輩子,不靠兒子、靠自己過生活。
但人生不是照劇本走的。朋友臨時抽手,接着我媽心臟開刀,我咬牙湊錢處理。沒想到,疫情來了,三級警戒一宣佈,生意就像突然斷電,連續幾個月沒幾個客人。
我急了,找銀行貸款卻被打槍:「年紀太大、金額太小、沒擔保品。」我只好去找地下錢莊借3萬應急。本來想說等生意好起來再還,沒想到不到兩個月滾到9萬,錢莊「好心」介紹我去融資公司:「那邊利率比較低,妳先把這邊還了。」我信了。
那個拿融資公司名片的代辦說可以幫我申請銀行信貸。我借了50萬,卻被當場扣掉7萬代辦費,只拿到43萬。全程,沒進銀行、沒去公司,就在便利商店籤文件。那時候我只想把店救起來,沒細想。
我一直按時還款,沒拖欠過。代辦又打來說:「妳紀錄不錯,可以增貸。拿去翻修店面,生意可能會更好。」我信了。用一臺快8年的機車辦了25萬貸款,後續再用同一臺車借了40萬、7萬。
更誇張的是,我根本沒車,但代辦說可以幫我「處理一臺新車」,再去辦貸款。我去了車行拍了張照,業務就把車子開走了。他們用那臺車辦了115萬貸款,我實拿只有25萬。
▲融資公司主打快速撥款、免看信用評分,常使得很多債務人越借越多。(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資料照)
每次新貸款一進來,都直接拿去還另一筆債,但不管怎麼還,都還不完,像在原來的坑裡,再挖一個洞。
我真的慌了,怕生意撐不下去,也怕還不了這些錢。代辦提議:「妳兒子來當保證人,可以貸更多。」我只好跪着拜託兒子幫我籤,他不情願,但看我哭了,還是簽了。從此他被拖下水,債主去他上班的地方,搞得他不得不辭職,現在只能打零工、靠日薪過日子。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欠了多少,只知道錢一進來就不見了。我開始怕接電話、怕開門,整天喘不過氣,半夜睡不着,腦子裡都是:「怎麼會變成這樣?」
我連孃家都不敢回。討債的在老家門口、巷口,貼我名字和照片,寫「欠錢不還」。我媽去市場買菜被指指點點,里長還私下問她:「你女兒是不是跑路了?」
我這輩子沒做壞事,也沒害人。只是想靠自己過生活,怎麼會走到這一步?有時候,我會在半夜睜眼望着天花板想,如果今晚睡着醒不過來,會不會比較輕鬆?
▲羅阿姨債務整理表。(點圖放大/圖/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宗升提供)
經過詳細覈算,羅阿姨最初因急需資金向地下錢莊借貸3萬應急,隨後轉向融資公司貸款,並透過代辦向銀行借款。短短5年間,檯面可統計的借款總額已達387萬,而後續衍生的利息複雜性高,難以精確統計,進一步加劇了她的財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