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食堂】花生豐盛 百年品牌大進擊
張豐格是商行第四代接班人。
文字 林玠芷╱攝影 李霈羣
張豐盛商行是從榨花生油起家的百年品牌,一九一一年創立於臺中。「那時候花生油也叫火油(hué-iû),大家買油都是自己帶瓶子來,我們家直到第二代都在臺中。」張豐格介紹,隨着環境改變,慢慢增加不同品項,包含芝麻油、原粒花生。傳承至第三代,張豐格父親張松林與其兄弟,決定至桃園、基隆各自發展,張松林在中壢區成立張豐盛商行,兄弟則在桃園區經營「張豐盛花生之家」,和基隆設立「張豐盛行有限公司」,如今皆交給第四代經營。
這裡是許多中壢人從小買到大的地方商店。
展現花生多元加工可能
張豐格接手後不久,店裡着手研發各種醬,從比例、質地到味道、口感等,皆由張豐格與師傅討論而成。「會想做醬,是發現國人的飲食習慣改變,吐司喜歡配果醬吃。」他製作花生醬,從炒熟花生、脫皮、打碎到最後的研磨,光是打樣來回測試確認就超過數十次。同時做了黑芝麻醬,爲了在廚房中佔有一席之地,還開發拌麪醬,裡面沒有鹽和糖,只有磨成醬的花生和白芝麻,方便調味。另外爲跟上環境變化,加入新意,他在花生中加入法國「米歇爾柯茲」巧克力,做成巧克力花生醬。
花生醬是店內主打商品之一,香氣極佳,綿密絲滑。
將花生醬玩出不同搭配與變化,耗費許多心力,「我其實最喜歡還是吃炒花生,簡單又可以吃到原味,配茶配酒都很搭。但面對市場就是想做出不一樣的花生。讓各年齡層都可以不同形式接觸花生,有些人不吃花生,但會吃SNICKERS,這就是我想做的。」店裡的花生、芝麻產品都是自行生產製作,包含常見的花生糖。
花生酥質地外脆內綿密。
張豐盛商行中的花生糖、芝麻糖,口感、香氣各有千秋。
以蛋白餅方式製作的花生餅,糖與花生香融合得很是優秀,完全不黏牙,還有芝麻口味。
其中最爲特別的是霜淇淋和冰淇淋。一球花生義式冰淇淋加上綜合霜淇淋,上面擠了店制花生醬,畫龍點睛,再撒上花生粉和米香,最後插上芝麻餅乾。整體香氣濃郁且口感滑順豐富,不甜膩,義式冰淇淋裡面甚至還包着甘納豆,吃起來極有層次。
當初率先推出的是霜淇淋,大約在十多年前,因爲天氣太熱的緣故。「夏天誰會一直吃花生?」張豐格說當時他靈光閃過,便做了霜淇淋,加上花生醬增加風味,口味穩定後又推出口感不同的義式冰淇淋。最熱賣時,霜淇淋機整日運轉不休。
冰淇淋和霜淇淋是店內亮點商品。
傳承這條路 要叛逆的走
雖是超過一世紀的老品牌,店裡給人感覺卻有序又新穎,張豐格提示我:「我相信,你走入這家店,應該沒怎麼感覺到歷史感吧?」見我點頭,他又道:「其實要在創新跟歷史之間取得平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人對老店的印象,是開着昏暗的燈,幾張舊照片帶復古感,老人家在裡面顧店。但顧客的身體是誠實的,平常就是更常走入便利商店。」是以要生存下去,勢必需要某些改變。
萬事起頭難,剛開始張豐格與父母的經營理念不同,彼此多有摩擦,「過往營業模式較傳統,」說到這裡,他突然開朗的笑出來說:「但這可能是我們雙方認知不同啦,畢竟他們也覺得,我是因爲在外面混不下去了纔回家。我媽的態度則眼不見爲淨,但我爸就堅持自己想法。後來他跑去算命,算命師直接跟我爸說不要管兒子,他才比較放手。」
張豐格留着接手初期母親要他記帳的帳本紀念,「我明明會用Excel啊!」他說後來纔想到。
張豐格對品牌經營有自己的理念與風格。
接手後的前幾年,他自己坐在櫃檯顧店、打掃,有幾次以前的同事和同學從門口經過看見,對方轉頭就走,爲什麼呢?「他們都是懂事的人,怕打招呼我會有負擔,因爲我從國二就出國留學了,從南非、加拿大最後到美國,讀了MBA學位,回來工作了幾年才接家業,他們會擔心我產生,國外留學回來的怎麼還要看店的情緒。有趣的是,後來請員工站櫃檯,他們還放心不下,覺得老闆應該自己看店。」
店裡經歷三次裝潢,成爲如今的模樣,他一直記得曾遇過一位母親帶着四、五歲的孩子前來,並介紹道:「這是小時候阿嬤帶我來的店。」讓張豐格突然體悟了老店的價值所在,與他希望展現的精神,「『傳承』也可以是你帶下一代,來你從小買到大的店,而他們也能在這裡找到喜歡的東西。」
第三代張松林(左)過往經營店鋪,常帶着張豐格(右)到店裡玩耍。(翻拍自張豐盛商行舊照)
第三代張松林(左)過往經營店鋪,常帶着張豐格(右)到店裡玩耍。(翻拍自張豐盛商行舊照)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