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育率亞洲最低 住屋難、育兒花錢…62.5%港女不想生

香港調查發現,因「住屋問題」、「撫養孩子的經濟負擔大」等因素,高達62.5%婦女無意生兒育女,工聯婦委提出多項建議催生。(中通社)

香港人口持續老化,調查發現,高達62.5%無意生兒育女,「住屋問題」、「撫養孩子的經濟負擔大」是不想生的主因;僅25%的46歲以下未生育受訪者表示,四年內會考慮生育。工聯會認爲,緩解生育阻力並非單靠「一次性資助」能解決,建議港府優化公共托育服務,爲12歲以下兒童的父母每年派發至少2500元(港幣,下同,約322美元)的育兒津貼,以及研究推出年輕夫婦過度性宿舍等,以鼓勵女性生育。

文匯報報導,工聯婦委今年6月至8月進行問卷調查,顯示香港生育意願處於極低水平。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出,香港女性生育率約0.8,爲全亞洲最低。78.8%受訪者把「住屋問題」視爲影響生育的關鍵因素,當中59.2%指住房條件對生育決定有「極大影響」,另有79.9%和77.8%將養育子女帶來的經濟壓力與時間成本,列爲阻礙生育主因。

婦委委員繆天慧指出,不少年輕夫婦因住屋問題被迫分居;67.4%受訪者認爲夫妻雙方的工作與事業發展影響生育決定,基層羣體、高學歷及低收入人羣均受經濟壓力或職業規畫制約,生育意願低迷。

工聯婦委副主任洪美容指出,香港托育服務不足,導致港人「不敢生、生不起」,受訪者反映部分地區托育名額少、資訊不足,不少人不清楚鄰近托育資源。

繆天慧並說,有已育有一女的單親母親反映,因無工作、經濟壓力大,且無人協助托育,明確表示「不再生育」;另有夫婦反映雙方收入難負擔租樓或供樓開支,不僅影響生育意願,甚至推遲結婚計劃。

她強調鼓勵生育需構建「全生命週期支援體系」,從托育、就業、住屋、津貼等多方協同發力,推動香港成爲生育友好型社會,應對超低生育率帶來的長期挑戰。

工聯婦委提出多項建議,包括推動彈性工作與產後保障,調查顯示45.7%有子女羣體認爲彈性工作至關重要,64.7%認同彈性工作可協助婦女就業,建議企業爲產後返崗女性提供輕工作、彈性工時,並立法設立6個月「產後保障期」,禁止僱主隨意解僱產後女性。

陸頌雄表示,公屋輪候時間長,不少年輕夫婦30多歲結婚後要等到40多歲上樓才考慮生育,錯過生育黃金期,建議研究放寬「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居住空間調遷計劃」,並推出基層年輕夫婦過渡性宿舍,解決「有屋住纔敢生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