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拚穆斯林經濟 擬增中東口味美食 強化文體旅交流
香港近日將力推動穆斯林旅遊,但香港機場多年來欠缺穆斯林專用祈禱室,被指友善配套設施仍須改善。(中通社)
香港迴歸後,更加多元包容,讓香港有更多看點,也有更多可能性,穆斯林經濟就是香港正在緊抓的新機遇。
文匯報報導,港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日前接受專訪時提到,未來會聯同旅遊業界更加細化打造穆斯林友好環境,進一步提升穆斯林友善設施的量與質,譬如飲食方面,未來會有更多餐廳拿到清真認證,而以往大多清真食物以東南亞口味居多,未來可考慮增加貼閤中東口味的食物等。
國家「十四五」規畫支持香港發展成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首李家超去年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締造對穆斯林旅客更友善的環境。經過港府、旅發局、業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香港在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非伊斯蘭合作組織)首次躋身三甲。羅淑佩表示,這是由各界一齊合力將願景實踐出來,形容「是很大鼓舞」,未來會有更多餐廳拿到清真認證。
目前香港有約190間清真認證餐廳,羅淑佩提到,近期與來自不同地區的穆斯林遊客傾談,認爲業界可考慮增加面向中東客人的合口味清真食物。
港府近年亦完善衆多文體旅基建設施,如啓德體育園今年3月正式開放,目前已舉辦多場演唱會、體育賽事等;另外,西九龍文化區M+博物館南面登岸設施,預計於今年第四季落成啓用,港府早前又推出香港9個旅遊熱點項目發展「無處不旅遊」,香港旅遊體驗愈發豐富多元,今年旅發局預測香港全年旅客達4900萬人次。
除了發展「無處不旅遊」,港府近年增加與不同地方的「新老朋友」間的文化交流,透過文體旅方面,深化國際交往合作,去年康文署的亞藝無疆藝術節還邀請許多來自中東國家的藝團赴港演出,還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的《聲音河流》演出中,也能接觸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文化、習俗、藝術處理等。
羅淑佩表示,其上任文體旅局長一職後首度出訪外國,就是去中東地區,到杜拜、阿布達比和利雅德開闢新合作,除了雙方建立聯絡外,也發現對方對香港的演藝以及視覺藝術等文化很有興趣。「他們也邀請我們籌組一些香港的代表團或藝團去表演。」羅淑佩提到,如杜拜的歌劇院、阿布扎比的劇院都歡迎海外藝團,香港的劇團和藝團可以考慮去做巡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