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學院:香港金融服務業GenAI應用率3至5年內或達87%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實習生 樑秋夢 香港報道
4月9日,香港金融學院轄下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發佈了一份關於香港金融服務業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報告。報告顯示,75%受訪的香港金融機構已推出至少一個GenAI用例,或正在進行試行計劃和設計用例,以探索具潛力的投資領域。預計在未來3至5年內,這一比例將上升至87%。
報告指出,香港的大型企業在GenAI應用上走在前列,83%受訪的香港大型企業已推出至少一個GenAI用例或正準備應用,比小型企業高出20個百分點。然而,香港的金融機構在應用GenAI時仍面臨若干風險管理挑戰,包括模型的準確性、數據隱私與安全,以及資源和人才的不足。
在應用GenAI時,受訪的香港金融機構認爲風險管理的首要考量因素是模型的表現與準確性(95%)、模型的透明度與可解釋性(65%),以及數據隱私與安全(64%)。香港金融機構重視GenAI的負責任應用及發展,優先考量工具的透明度和問責機制,同時注重數據保護和客戶信息的保障,以加強風險管理。
約80%受訪的香港金融機構認爲,使用和開發GenAI所需的專門技能是行業面臨的主要技能缺口之一。60%的受訪者指出,合規技能是支持GenAI應用中另一主要技能缺口。
爲填補這些技能缺口,受訪的香港金融機構正通過培訓現有員工、招聘賢能,以及與其他公司(尤其是GenAI服務供應商)合作。這些金融機構尤其重視持續進修與創新,並加強現職數據和技術團隊在數據科學、雲計算和商業分析等領域的培訓。
此次調查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進行,共訪問了香港55家金融機構,包括26家銀行、19家資產財富管理公司,以及10家保險公司。
隨着運算資源需求較低的模型的出現和科技的成熟,以及監管機構的支持,預計GenAI將逐漸被廣泛使用。香港金融學院行政總裁兼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執行董事馮殷諾表示,“負責任的創新和有效的人才培訓是確保GenAI技術在金融服務業成功應用的關鍵。”
在談到政府和監管機構的角色時,馮殷諾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已經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髮佈政策宣言、監管指引和沙盒計劃,爲業界提供清晰的政策方向。他認爲,監管機構、業界、學術界與科技開發者需要保持緊密合作,以推動金融科技的負責任應用。
在數據安全方面,馮先生強調,金融機構需要不斷更新和提升其金融系統的網絡安全,以保障消費者和客戶的數據安全。他指出,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不僅需要技術的進步,還需要一個穩健的生態系統,包括充分的人才儲備和完善的硬件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