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年IPO規模料達360億美元 穩守全球集資之冠
香港示意圖。(圖:shutterstock) 劉玄寧
會計師行德勤23日發佈《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和香港新股市場回顧與展望》,受惠6只集資逾10億美元的超大型新股上市,港交所以1823億元(港幣,下同,約234.5億美元)集資額,繼續位居全球新股集資(IPO)排名首位。
大公報報導,該行預計,香港今年將有80只新股掛牌,集資規模介乎2500億至2800億元(約360億美元),較該行6月中旬的預測上調25%至40%,有望接近2018年水平,並穩守全球集資首位排名。
今年首三季,香港新股市場保持復甦態勢。德勤預計,期內新股數量將按年增加47%至66只,集資規模則按年大漲228%至1823億元,位列全球IPO融資榜首,排名第2至第5名的交易所,依次爲紐約證券交易所(1256億元)、納斯達克(1146億元)、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791億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493億元)。
若以單一新股集資規模計,首三季,全球前十大的新股中,香港佔據四席。寧德時代以410億元融資額居全球首位,預計下週掛牌的紫金黃金國際以250億元集資額位列第二,恆瑞醫藥與三花智控則分別排名第八和第十。
綜合多項利好因素,德勤將今年香港IPO集資規模預測,由6月中旬的2000億元大幅上修至最多2800億元,遠勝於4月初預測的1300億至1500億元。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相信,除以「A+H」的新股繼續成爲主力外,醫療及醫藥公司、特專科技公司和消費板塊的公司上市也會成爲市場亮點。歐振興說,很多科技企業通過「科企專線」秘密申請,相信實際申請數多於已知的236宗,中概股迴流亦將爲市場提供支持。
他還指出,港府正研究優化「同股不同權」制度、吸引海外企業赴港第二上市、持續完善主板機制,並深化與東南亞交易所的合作。這些舉措將有助吸引更多企業赴港上市,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